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称为数据库的( )。
A、安全性 B、完整性 C、独立性 D、一致性
安全性(A) 指保护数据免受非法访问、篡改或泄露,通常通过权限控制、加密等手段实现。例如,用户权限管理属于安全性的范畴。
完整性(B) 指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通过约束(如主键、外键、唯一性约束、检查约束等)实现。例如,禁止在“年龄”字段输入负数属于完整性控制。
独立性(C) 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存储独立于应用程序,包括:
物理独立性:存储结构(如硬盘分区方式)变化时,不影响逻辑结构(如表结构)。
逻辑独立性:逻辑结构(如表的合并或拆分)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 独立性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优势,使得系统更易维护和扩展。
一致性(D) 通常指事务的 ACID 特性中的一致性(Consistency),即事务执行后数据库必须从一个有效状态转换到另一个有效状态,符合业务规则。例如,转账操作需保证总金额不变。
A 选项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
用户登录可进行刷题及查看答案
A 选项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强调的是防止非法访问和操作,而不是数据本身的正确性和相容性,例如通过设置用户权限、加密等手段来确保数据库的安全。
B 选项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即数据要符合一定的约束条件和语义规则,确保数据在存储和操作过程中是准确、完整且一致的,比如在学生表中,学生的学号必须是唯一的,年龄必须在合理范围内等,这体现了数据的完整性。
C 选项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与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无关。
D 选项一致性:一般是指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侧重于事务处理过程中的数据状态保持一致,而不是数据本身固有的正确性和相容性的属性。虽然在某些语境下和完整性有一定关联,但不如完整性直接体现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这一概念。
登录后提交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