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料分析题:34~3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 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既要学会调查,也要 擅长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 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这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提供了重要遵循。 调查研究要善于抓问题、求答案。调查是全面、客观、准确掌握情况的过程,并不自然 产生科学观点、得出正确结论。开展调查研究,要做好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的调查,也要在 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调查研究要敢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直 奔问题去”。调查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 住房等现实问题,维护社会稳定、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短板等重点难 点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都是调查研究的 题目;工作中易忽视的细节、易梗阻的程序,都可以成为调查研究的问题切入点。习近平总 书记每到基层考察调研.总会从贴近民生的细节入手,从最细微的事项问起:走进六盘山区 破矮的土坯房舀起一瓢水尝尝水质,向技术人员询问机械的工作原理、购买价格、插秧效率, 向出租车司机征询对年节打车难的解决办法,等等,确保“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早年 在福建省工作时,针对福建林农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状况,习近平抓住“山要怎么 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四个难题深入调研,推出了有针对 性的改革举措。只调查不研究,就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只研究不调查,决笺难免成 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把调查和研究很好统筹起来,调查研究才能成为获得真知灼见 的源头活水,成为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基本功。 调查研究的关键在实效,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 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查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查成果的运用, 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实践告诉我们,深入一线,“进行解剖麻雀式的调研”,发现问题, 举一反三,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这样调查研究的系统性、预见性、创 造性、实效性就会大大增强。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 年6 月8 日、8 月28 日、9 月5 日)
(1)如何理解“调查是全面、客观、准确掌握情况的过程,并不自然产生科学观点、 得出正确结论”?(5分)
(2)为什么“解决一个问题”能推动“解决一类问题”?(5分)
登录后提交答案
暂无评论,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