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试题

科目组合

政治

01: 08: 52
答题卡
得分 46/100
答对题目数 14/38
评价

答题情况分析报告

正确: 14
错误: 24
未答: 0
总分: 46/100
正确率 36.8%
第1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一、单项选择题:1~16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习近平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品资源”,“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突出体现的思维方式是

A. 极限思维        B.历史思维        C.系统思维        D.逆向思维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率:89%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2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马克思认为:“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这些形式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 这一方法所揭示的实际内涵是:历史的发展总是按照时间顺序从过去到现在以至未来,而对历史的认识则要 遵循相反的顺序,与从后思索法一致的是

A. 我思故我在
B. 人体解剖是对猴子解剖的钥匙
C. 逻辑和历史在具体环节上具有一致性
D. 世界发展的一般过程拒斥事物个别发展过程的特殊性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率:63%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3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前提出发,既明确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对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作了精辟的论述:“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
一论述表明

A. 杰出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B. 杰出人物的智慧和性格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C. 杰出人物在逆境时发挥的历史作用比在顺境时更大
D. 要从特定历史条件出发对历史人物做具体全面的考察和评价

正确答案:D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率:86%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4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1916 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 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国际大联盟已经形成
B. 资本主义普选制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新条件
C.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
D. 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性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率:69%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5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在《论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是独立自主思想最初的明确表述。毛泽东当时作出这一表述,主要是为了

A. 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B. 反对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C. 防止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D. 改变红军中残留的旧军队不良作风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率:83%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6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其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总依据的是

A.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率:38%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7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新时代我们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新增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新时代这一主体性最有力的体现是

A.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A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率:34%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8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在世界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开放不仅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当前我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主要是指

A.全局性开放        B.要素型开放        C.政策性开放        D.制度型开放

正确答案:D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率:45%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9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经过接续奋斗,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得到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新时代加强社会建设重要着力点是

A.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加强城乡社区治理
C.建立健全第三次分配机制        D.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正确答案:A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率:89%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10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提出,外国资本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这是变化的一个方面;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的另一个方面,这就是

A.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遭到彻底破坏
B.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地方性农业经济的破产和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
D.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完全成为西方的附庸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率:56%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11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实业救国”主张,并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并没有实现救国的目标。近代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走不通,是因为

A.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尚未实现
B.工业基础落后,工人阶级人数不多
C.各地区政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
D.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于大批破产

正确答案:A 你的答案: C 正确率:54%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12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是

A.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B.正式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C.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正确答案:A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率:82%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13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1981 年 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作了概况,强调

A.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B.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C.在经济建设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D.必须彻底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率:56%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14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互联网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移动支付信息、信用卡消费记录等,都是足以“定义”个体的数据信息。一旦这些信息被非法使用,会侵害当事人的隐私权。《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权属于

A.生命健康权        B.民主管理权        C.人格尊严权        D.通信自由权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率:68%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15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与 2024 年 7 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

A.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C.相互协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D.教育、科技、人才

正确答案:D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率:64%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16题 政治 单选题 题目链接

2024 年 9 月 4 日到 6 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本次峰会的重要的成果之一是

A.支持非盟成为二十国集团成员
B.欢迎更多非洲国家加入“金砖大家庭”
C.在非洲启动建设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
D.在非洲打造全球安全倡议“合作示范区”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 D 正确率:25%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17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二、多项选择题:17~3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多项选择题)在病毒的持久斗争和协同进化,是人类演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一方面,病毒在使人类饱受疾病甚至死亡的困扰中,不断地对人类基因组织进行利用和改造。另一方面,人类自身的免疫系统在积极对抗病毒入侵时,或有效清除外来微生物,或使得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的病毒序列逐渐被宿主细胞的遗传调控系统接管,以实现协同进化。从人类与病毒的关系可以类推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判断有

A.人与自然的关系纯粹是自然界的生物演变过程
B.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律由生物进化的规律所决定
C.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人的活动的选择性与自然界的先在性是动态统一的

你的答案:

C

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选择了C和D选项,与标准答案CD完全一致。选项C"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基础"正确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关系中的客观规律性,选项D"人的活动的选择性与自然界的先在性是动态统一的"正确体现了人类能动性与自然优先性的辩证统一。两个选项均符合题目要求,且无多选或少选,因此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18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戴上驱动气动手套,稳稳握住水杯,拿起、喝水、放下,截瘫患者自主“脑控”喝水⋯⋯脑机接口技术在生物医学、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脑机接口建立了大脑与计算机或其他外部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通道,使个体无需经过传统的肌肉运动或神经系统,直接用大脑活动来控制外部设备或应用。用脑电活动控制动作这些过去只在科幻小说里出现的技术,现在正逐步成为现实。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表明,人类意识

A.能够通过智能机器实现对象化现实化
B.能够被具有情感、意念、意志的智能机器所代替
C.能够还原数据信息并取代人类社会交往的真情实感
D.能够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的功能

你的答案:

A

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选择了A和D选项。根据标准答案,A和D是正确的选项。A选项指出人类意识能够通过智能机器实现对象化现实化,这符合脑机接口技术将意识活动转化为外部设备控制的事实;D选项指出人类意识能够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的功能,这也与脑机接口技术扩展大脑功能的作用一致。因此,学生作答正确,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19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竹的浑身都是宝。苏东坡曾经感叹:“记岭南竹岭南人,当有愧于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竹的多样化功能表明,事物的价值

A.随着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B.随着主体的欲望、情感和兴趣的转移而变化
C.随着实践发展而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D.随着客体属性的自然显露而转化为社会价值

你的答案:

A

B

C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选择了A、B、C三个选项。标准答案为A和C。选项A正确,因为事物的价值确实随着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竹的不同用途对应不同主体需求)。选项C正确,因为竹的多样化功能是通过实践发展(如加工利用)将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但选项B错误,因为价值的客观性决定了它不能随主体欲望、情感等主观因素随意转移,而是由客观社会历史条件决定。学生多选了B,因此不能得分。

题目总分:0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20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在分析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时,马克思指出:“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下列选项中符合马克思所说的“一个物”的有

A.中世纪农民为封建主生产作为代役租的粮食
B.农民养活家人而生产并消费的农副产品
C.农业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而生产的农产品
D.封建社会时期由佃农生产并上缴给地主的地租

你的答案:

A

B

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选择了A、B、D选项,与标准答案ABD完全一致。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A选项(中世纪农民为封建主生产作为代役租的粮食)和D选项(封建社会时期由佃农生产并上缴给地主的地租)属于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是直接交付给封建主的劳动产品,未进入市场交换,因此不是商品。B选项(农民养活家人而生产并消费的农副产品)是自给自足的劳动产品,未用于交换,也不属于商品。C选项(农业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而生产的农产品)是为了市场交换而生产,属于商品范畴,因此不应选择。学生答案正确排除了C,且选择了所有符合要求的选项,因此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21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随着工业中现代化、自动化服务和新工艺的广泛采用,新的生产管理方法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广泛实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越来越多的在生产过程中从事监督者、调节者和操作者的工作,实现了从传统劳动方式向现代劳动方式的转变。这表明

A.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调整
C.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阶层发生了新变化
D.资产阶级不对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进行革命,就不能生存

你的答案:

B

C

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选择了B、C、D选项,与标准答案BCD完全一致。选项B正确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调整;选项C正确反映了劳动方式转变带来的阶级结构和社会阶层变化;选项D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须不断变革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才能生存的观点。因此,该题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22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

A.都面对共同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
B.都贯穿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C.都科学回答了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D.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你的答案:

B

C

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选择了B、C、D选项,与标准答案BCD完全一致。B选项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都贯穿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正确的;C选项强调这些理论成果都科学回答了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符合历史事实;D选项说明这些理论成果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理论创新。A选项错误,因为不同理论成果面对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毛泽东思想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课题),学生未选A是正确的。因此,该作答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23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民营经济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截至 2024 年 9 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量已达 1.8 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 96.3%,70 余年间增长超 4 倍。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充分说明

A.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不断优化
B.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C.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强化
D.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提升

你的答案:

A

B

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选择了A、B、D选项,与标准答案ABD完全一致。选项A(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不断优化)、B(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和D(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均符合题目中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且表述正确。选项C(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强化)是错误的,因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而非非公有制经济,学生未选择C,避免了错误。因此,该作答正确无误,得满分2分。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24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人民当家作主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予以保障。在上海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有幅漫画:一道绚丽的“彩虹桥”悬挂天空,这一头是虹桥街道,那一头是全国人大。一只白鸽把信从这头捎到那头。虹桥街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批设立的四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有利于

A.健全汇集民智工作机制        B.完善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
C.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D.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你的答案:

A

B

C

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选择了A、B、C、D四个选项,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根据题目要求,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确实有助于健全汇集民智工作机制(A)、完善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B)、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C)以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式(D)。学生答案无逻辑错误,思路正确,符合标准答案要求。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25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近些年,我国每年主要电器产品报废量超 2 亿台,手机废弃量达 4 亿部以上,其中蕴藏着大量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必须更加重视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据预测,到 2030 年,我国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的产值规模将达 7-8 万亿元。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有利于

A.形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
B.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D.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你的答案:

A

B

C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选择了A、B、C三个选项,与标准答案ABC完全一致。选项A“形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符合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对资源观念转变的促进作用;选项B“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直接体现了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核心目标;选项C“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与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系统性要求相符。学生未选择D选项“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该选项与废弃物循环利用无直接关联,属于资源环境保护的其他领域,因此排除正确。作答无逻辑错误,思路正确,且无额外分析需加分。根据评分规则,该题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26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消费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是因为

A.文化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价值指引和精神力量
B.文化建设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C.文化融入经济活动有助于激发社会动能、提升发展品质
D.文化繁荣有助于促进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动力

你的答案:

A

C

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选择了A、C、D选项,与标准答案ACD完全一致。A选项正确指出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价值指引和精神力量;C选项正确说明文化融入经济活动有助于激发社会动能和提升发展品质;D选项正确强调文化繁荣对促进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动力的作用。B选项错误,因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经济社会发展而非文化建设,故学生未选B是正确的。因此,该作答符合标准答案,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27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有

A.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
B.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农民运动基础上产生的政党
C.从一开始就注重与其他政党或政治力量合作的党
D.是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你的答案:

A

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选择了A和D选项。A选项“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正确,因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D选项“是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也正确,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强调革命而非改良。B选项错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在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而非农民运动;C选项错误,因为中国共产党初期并未注重与其他政党合作(如国民党合作是1924年后的事情)。学生答案与标准答案AD完全一致,因此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28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是抗日战争即将进入新阶段时所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毛泽东曾说过:“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下列关于六届六中全会表述正确的有

A.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
B.会议指明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发展方向
C.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步调
D.会议指出了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根源、表现和纠正方法

你的答案:

A

C


评分及理由

(1)选项A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得分:1分。理由:选项A表述正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实首次由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符合历史事实。

(2)选项B得分及理由(满分0分)

得分:0分。理由:选项B表述错误,六届六中全会未涉及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方向问题,该方向是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的。

(3)选项C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得分:1分。理由:选项C表述正确,六届六中全会确实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投降主义错误),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步调,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4)选项D得分及理由(满分0分)

得分:0分。理由:选项D表述错误,六届六中全会未系统分析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根源、表现和纠正方法,该内容主要是在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期间提出的。

题目总分:1+0+1+0=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29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邓小平先后去武昌、深圳、珠海、上海视察,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属于讲话的重要论断有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你的答案:

A

C

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选择了A、C、D选项,与标准答案ACD完全一致。选项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选项C“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和选项D“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均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论断。选项B“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不属于南方谈话内容,学生未选B是正确的。因此,该题答案正确,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30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法治思维的要义是把对法治的尊崇和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法治思维内容丰富,其中之一是法律至上。法律至上的表现为

A.法律必须遵守,违法法律要受到惩罚
B.按照法律的逻辑来分析和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C.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D.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
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

你的答案:

A

C

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选择了A、C、D选项,与标准答案ACD完全一致。A选项体现了法律必须遵守和违法受罚的权威性,C选项体现了法律的普遍约束力,D选项体现了法律优先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适用原则,三者均符合法律至上的表现。B选项错误,因为法治思维要求依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并非要求“一切社会问题”都必须用法律逻辑解决(例如道德、习俗等非法律规范也可能在特定领域适用),因此排除B是正确的。学生答案无逻辑错误,思路正确,故得满分2分。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31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原则,是调节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强调

A.个人利益应当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
B.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总和
D.国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你的答案:

B

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为B和D,与标准答案BD完全一致。选项B“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和选项D“国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均符合集体主义原则的正确表述。选项A“个人利益应当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错误,因为集体主义强调在必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但并非无条件;选项C“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总和”错误,因为集体利益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有机整体。学生未选择错误选项,且答案完整正确,因此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32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2024 年 6 月 21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该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意义和作用体现在

A.明确了各类“台独”分裂行径的犯罪性质、刑事责任和惩处程序
B.回应了两岸最大多数民众的诉求与期盼
C.彰显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D.充实了反台独、反干涉的法律“工具箱”

你的答案:

A

B

C

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选择了A、B、C、D四个选项,与标准答案ABCD完全一致。该意见明确了对“台独”分裂行径的法律定性(A),回应了两岸民众维护国家统一的共同诉求(B),彰显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C),并充实了反“台独”的法律工具(D),所有选项均正确体现了意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33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多项选择题)金砖合作机制诞生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历史大潮中,牵动着世界格局演变和国际力量对比。成立 18 年来,金砖不断发展壮大,金砖国家的人口占全球近一半,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超过三成,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 50%。2024 年10 月 22 日至 24 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喀山举行,决定邀请新一批国家成为金砖伙伴国,金砖机制持续壮大。金砖合作常葆活力,关键在于

A.以开放包容为胸襟          B.以合作共赢为目标
C.以公平正义为追求          D.以构建同盟为路径

你的答案:

A

B

C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选择了A、B、C三个选项,与标准答案ABC完全一致。金砖合作机制的核心原则包括开放包容(A)、合作共赢(B)和公平正义(C),这些是金砖合作保持活力的关键。选项D“以构建同盟为路径”错误,因为金砖机制强调非结盟合作,而非建立军事或政治同盟。学生答案正确排除了D,且无多选或少选,因此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34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三、材料分析题:34~3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认识就其本性而言,或者对漫长的世代系列来说是相对的而且必然是逐步趋于完善的,或者就像在天体演化学、地质学和人类历史中一样,由于历史材料不足,甚至永远是有缺陷的和不完善的,而谁要以真正的、不变的、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的标准来衡量认识,那么,他只是证明他自己的无知和荒谬,即使真正的动机并不像在这里那样是要求个人不犯错误。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材料 2

改革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求索,既要有“设计图”也要有“施工图”,必须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法论。“对于胸有成竹的、思虑缜密的,那就要搞顶层设计;对于心里没底的、还不成熟的,就摸着石头过河,这两件事要‘两手并用’。”实践中,对改革内容进行统筹设计,对改革路径进行整体谋划,才能使得各方面改革有机衔接起来,保证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对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就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先行试点,鼓励大胆探索,取得经验、看得很准了再推开。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两手并用”,蕴含着对“知”和“行”的协调。坚持两者协调统一,才能蹄疾而步稳,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
摘编自 《人民日报》(2024 年 11 月 2 日,14 版)

(1)如何理解“认识就其本性而言,或者对漫长的世代系列来说是相对的而且必然是逐步趋于完善的,或者......由于历史材料不足,甚至永远是有缺陷的和不完善的”?(5 分)

(2)试说明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两手并用”蕴含着的“知”与“行”的辩证关系。(5 分)

你的答案: 未作答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35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科技、国防等的现代化,更是制度和治理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改革规律,坚持制度建设为主线,强化守正这个基础,抓牢创新这个关键。根据时与势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制度成果,书写了“中国之制”新篇章。
摘编自 《光明日报》(2024 年 11 月 11 日)

材料 2

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摘自 习近平《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求是》2024 年第 12 期)

(1)如何理解“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制度成果,书写了‘中国之制’新篇章”?(5 分)

(2)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能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5 分)

你的答案: 未作答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36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1938 年 5 月 26 日至 6 月 3 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题为《论持久战》的讲演。毛泽东指出:

“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之间的日本之间在 20 世纪 30 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联合是主要的,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国日两国其他许多因素如何而定的。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
摘自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

材料 2

2020 年 9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摘自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历史》

(1)如何理解“就中国人民的立场而言”,“中国人民大联合”是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条件?(5 分)

(2)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深陷危机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重要历史意义?(5 分)

你的答案: 未作答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37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曾是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持续系统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故事。

塞罕坝人治沙故事可歌可泣。塞罕坝原是苍松翠柏的皇家猎苑,解放前因开围放垦和掠夺式采伐,成了风沙肆虐的荒山野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国土绿化,决定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1962 年,来自全国 18 个省份的 127 名大中专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与当地林场职工组成了创业队伍,拉开了塞罕坝造林绿化的帷幕。建场初期,气候恶劣,条件十分艰苦,塞罕坝人筚路蓝缕,攻坚克难,从“六女上坝”的无悔选择,到望海楼夫妻几十年的漫长守望;从爬冰卧雪在石头缝里栽种树苗,到顶风冒雨修枝防虫等。60 多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薪火相传,艰苦创业,不断探索,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为京津地区筑起了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

“六老汉”治沙故事家喻户晓。甘肃古浪县八步沙地区风大沙厚,风沙常年吞噬着农田和村庄,1981 年,“六老汉”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以联户承包形式组建了八步沙林场,在治沙合同书上摁下手印,卷起铺盖,背上干粮,毅然走进沙漠深处,10 多年间用汗水浇绿了 42 万亩沙漠。之后,第二代、第三代也都陆,续接过父辈的“接力棒”,40 多年来,八步沙林场完成治沙造林 287 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育草面积 43 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 6000 多万株,修筑治沙道路 100 多公里,完成公路铁路等通道绿化 200 多公里。

在建设美丽中国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谷文昌率领福建东山县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山西右玉县的干部群众,一代接着一代,把“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老干部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 22 年,等等。

治沙实践证明,治沙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 年 7 月 4 日)、《光明日报》(2024 年 4 月 11 日)

(1)如何理解“新时代治沙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还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6 分)

(2)在干事创业中,新时代青年应该从治沙人的事迹中汲取怎样的力量?(4 分)

你的答案: 未作答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第38题 政治 综合题 题目链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各国竞相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出台鼓励政策,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 年 7 月 24 日、10 月 13 日、10 月 30 日)

材料 2

自 2017 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以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数字贸易规则、数据安全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据《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显示,截至 2022 年底,中国已与 17 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 30 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与18 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关于加强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提出并推动达成《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中国+中亚五国”数据安全合作倡议》《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等合作倡议。中国一直致力于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进入新时期,需要进一步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标准规则规制“软联通”,推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有效弥补“数字鸿沟”,消除全球数字化大潮中的“数字孤岛”现象。2024 年 11 月 18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上发表的关于“全球治理机构改革”议题的讲话中指出,要完善全球数字治理,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要强化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部长会议功能,在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要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确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类,避免其成为“富国和富人的游戏”。2024 年 11 月 20 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视频致辞,强调要“加快推动网络空间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摘编自 新华网(2023 年 10 月 10 日)、《人民日报》(2024 年 11月 20 日、21 日)

(1)如何理解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6 分)

(2)弥补“数字鸿沟”,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为什么要“加快推动网络空间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4 分)

你的答案: 未作答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答案

继续练习 练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