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组合
政治
ABC
评分及理由
(1)选项A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选择了A选项。A选项"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题目中显微镜作为中介工具,连接了科学家(主体)与细胞、DNA等研究对象(客体),体现了实践的基本结构。该选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得2分。
(2)选项B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选择了B选项。B选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正是依靠中介系统才能够相互作用"同样正确。显微镜作为中介系统,使科学家能够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正是通过这个中介,主体与客体才能有效互动。该选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得2分。
(3)选项C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选择了C选项。C选项"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准确反映了题意。从普通显微镜到X射线晶体学再到冷冻电子显微镜,实践工具的进步直接推动了人类对细胞和分子结构认识的深化。该选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得2分。
(4)选项D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未选择D选项。D选项"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表述有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物质生产实践才是人类最基本、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三大实践形式之一,但不是最基本的。学生未选此错误选项是正确的,不扣分。
题目总分:2+2+2+0=6分
ABC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为ABC,与标准答案ABC完全一致。选项A正确指出历史人物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符合唯物史观基本原理;选项B正确认识到历史人物的个人特质会对社会进程产生影响;选项C正确指出进步历史人物往往能率先提出新的历史任务。三个选项均准确反映了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没有多选或漏选,因此得满分2分。
题目总分:2分
ABC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选择ABC,但标准答案为CD。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包括: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如英国的圈地运动)和用野蛮手段进行殖民掠夺(如对美洲、非洲的殖民扩张)。选项A"用资本手段获取市场暴利"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的资本积累方式,而非原始积累;选项B"用剥削手段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形式,不是原始积累的特征。学生选择了A、B这两个错误选项,同时漏选了正确选项D,只选对了C选项。按照多项选择题的评分规则(完全正确得满分,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本题得0分。
题目总分:0分
BC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选择了BC选项。根据标准答案BCD,学生漏选了D选项。根据题目要求,多项选择题必须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才能得满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因此本题得分为0分。
题目总分:0分
ABC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本题为多项选择题,标准答案为ABCD。学生作答为ABC,缺少选项D"可以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根据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列宁确实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等资本主义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这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答案缺少该要点,属于漏选。
按照多项选择题评分规则(多选或少选给0分),该题应得0分。
题目总分:0分
BC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为BCD,与标准答案BCD完全一致。根据题目要求,正确选项为B、C、D。A选项"思想路线的核心"表述不准确,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而非党的基本路线。学生答案正确选择了所有正确选项且未包含错误选项,因此得满分2分。
题目总分:2分
ABC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为ABCD,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一带一路"建设确实旨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打造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架构,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并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四个选项均准确反映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目标,符合我国对外开放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策导向。
题目总分:2分
BC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为BCD,与标准答案BCD完全一致。该题目为多项选择题,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多选、少选或错选均得0分。学生答案与标准答案完全匹配,且无任何逻辑错误,因此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AC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为ACD,与标准答案ACD完全一致。根据题目要求,正确选项为A、C、D。选项A"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选项C"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选项D"分析世界发展历程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得出的结论"均符合我国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论述。选项B"构建和谐世界的内在要求"虽然表述积极,但与"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命题的直接关联性较弱,不属于标准答案。学生作答准确选择了所有正确选项且未多选,因此得满分2分。
题目总分:2分
ABC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为ABCD,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根据题目要求,多项选择题需全部选对才得满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该作答完整选择了所有正确选项,没有逻辑错误,符合标准答案要求,因此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AC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选择了A和C选项。根据标准答案ABC,A选项(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和C选项(控制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均为正确选项,但学生未选择B选项(在中国设立银行)。根据评分规则,多项选择题必须全部选对且无多选或少选才能得分,该作答少选了B选项,因此得0分。
题目总分:0分
A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为AD。本题为多项选择题,标准答案为ACD。
学生选择了A和D。选项A“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国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和选项D“领导了辛亥革命”均为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贡献,符合史实,选择正确。
然而,学生未选择C选项“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是孙中山先生晚年对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是其伟大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漏选此项属于知识点的遗漏。
学生未选择B选项是正确的,因为北伐战争是由国共合作的广州国民政府发动的,其主要领导人是蒋介石,而非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北伐尚未开始。
根据评分标准“正确则给2分,错误则给0分,多选或少选给0分”,学生作答AD属于少选(漏选C),因此本题得0分。
题目总分:0分
BC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选择了BCD选项。根据标准答案ABCD,学生漏选了A选项"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是改革开放的起点,这一表述是准确的。因此,由于漏选A选项,按照多项选择题评分规则(多选或少选给0分),本题得0分。
题目总分:0分
C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为CD。标准答案为AC。
选项A(法律寄托着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价值追求)正确,材料中"廌"象征公正不阿、善断是非,体现了对正义的追求。
选项C(法律富含公平如水、正义神圣的深刻意蕴)正确,材料中"水之如平"直接体现了公平如水的意蕴。
选项D(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错误,材料未体现法律地位至高无上的内容。
学生选择了C(正确)和D(错误),漏选A(正确)。根据多项选择题评分规则(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本题得0分。
题目总分:0分
AB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本题为多项选择题,标准答案为ABCD。学生作答为ABD,缺少选项C。根据评分标准“多选或少选给0分”,该题应得0分。
选项C“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彼此之间对各自权利的相互尊重”是正确的政治学观点,它强调了权利实现的相互性基础。学生未选择此项构成漏选,属于知识掌握不完整的表现。
题目总分:0分
ABD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为ABD,与标准答案ABD完全一致。该选项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建立五大战区及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战略意义:A选项体现了改革强军战略的标志性特征;B选项强调了联合作战体系构建的历史性意义;D选项指明了这一举措与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关联。因此得2分。
题目总分:2分
AC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作答为AC,标准答案为ACD。该题为多项选择题,根据评分规则“正确则给2分,错误则给0分,多选或少选给0分”,学生答案缺少正确选项D,属于“少选”,因此本题得分为0分。
题目总分:0分
(1)人们对人工智能产生多种认识,是因为人工智能能给人类带来价值,并且这个价值是多方面的,多种认识中只有一种是符合事物实际情况的,称为真理。
(2)因为人工智能这样的进步科技是有利有弊的双刃剑,如果人类坚持向善,人工智能就可能被用好;如果人类滥用人工智能,或用它与于不正当用途,人工智能就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危机。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该学生回答得3分。回答中提到了价值的多方面性,并指出只有一种认识符合实际情况(即真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区别。但回答未完整阐述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如实践中的统一、相互制约引导等),也未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不同学者观点的价值主体性特点。因此扣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该学生回答得4分。回答正确指出了人工智能是"双刃剑",并强调人类使用方向的决定性作用,符合"用好AI关键在人类自身"的核心观点。但未进一步阐述科学技术作用受主客观条件影响的原理,分析深度略有不足。扣1分。
题目总分:3+4=7分
(1)因为农村贫困人口基数大,总共有七亿多人,收入低,显著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和平均收入水平,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
(2)启示为让贫困民众脱贫,不能仅靠运输财物的输血措施,这样是治标不治本的,可以尝试换血、挪穷窝,把分散的贫困民众聚集起来,再造血,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方式。劳动致富。说明我们要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方式。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得分:2分
理由:学生答案正确指出了农村贫困人口基数大、收入低影响了整体经济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短板"的含义。但是,答案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逻辑错误/事实错误:材料明确指出"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累计减贫人数,而非当前剩余的贫困人口基数。学生将历史累计数据误作为当前贫困人口基数,属于对材料信息的误读,这是一个明显的逻辑/事实错误,需要扣分。
2. 分析不全面:答案未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义(覆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等)这一更高层面来深入阐述为何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理解较为表面化。
综合来看,答案有合理成分但存在明显错误且深度不足,因此给予部分分数。
(2)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得分:3分
理由:学生答案能够结合材料中赤溪村"输血"、"换血"、"造血"的实践,提炼出不能仅靠"输血"、要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等观点,这些思路是正确的,与标准答案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调动扶贫对象积极性"等要点有契合之处,因此不因思路不一致而扣分。
但是,答案存在以下不足:
1. 内容不完整:未能提及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政府主导、普惠与特惠政策相结合等标准答案中的关键启示点。
2. 表述不够规范:如"运输财物"的表述不够准确,"劳动致富"的概括也较为笼统。
答案抓住了材料的核心实践案例并得出了一些正确启示,但全面性和理论高度有所欠缺,因此给予中等分数。
题目总分:2+3=5分
(1)因为长征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共和红军的图谋,保存了革命力量,并且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转危为安,所以是落脚点;根据量变质变规律,量变会在新质基础上继续发生,所以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会在长征胜利这个出发点上继续发生。
(2)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没有最终的不被否定的终点,事物要通过扬弃来不断发展,而且长征之后还要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还有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展,伟大工程的成效,所以说长征永远在路上。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得分:3分
理由:学生答案正确指出了长征胜利保存革命力量、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等要点,这与标准答案中"保存革命力量"、"找到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落脚点"的内容相符。但存在以下逻辑错误:①未提及长征实现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这一关键历史意义;②用"量变质变规律"解释"出发点"不够准确,标准答案强调的是长征开启了新的伟大进军的历史实践意义。扣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得分:2分
理由:学生答案虽然提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现实意义,但存在严重逻辑错误:①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解释"长征永远在路上"属于哲学概念误用,标准答案强调的是革命建设事业的延续性;②完全未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都是一场伟大长征这一核心观点;③未说明新时代长征路的具体内涵。扣3分。
题目总分:3+2=5分
(1)工匠精神的实质是精益求精,立足本职,敬业奉献,传承钻研,专注坚守,爱心忠心,自豪感,一丝不苟,技艺高超。
(2)一切职业都与工匠做手艺有相通过共同之处,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是一种负责,专注,坚守的态度,符合职业道德,是职业标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学生答案列举了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等),但未提炼出"职业道德"这一核心实质,也未涉及"创造精神、品质精神、服务精神"的完整概括,对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层面的阐释缺失。回答停留在现象描述层面,未达到本质概括的深度。得3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学生答案仅提到"符合职业道德"和"职业标杆",但未具体说明职业道德的内涵(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等),也未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诚信)的关联,对"道德呼唤"的论证不够充分。回答较为笼统,缺乏理论支撑。得2分。
题目总分:3+2=5分
(1)当前世界经济疲软,杭州峰会提供了建设更好世界经济的方案。当前,世界发展不太可持续,杭州峰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方案。非洲工业化速度不快,峰会决定集体支持非洲工业化。20国本来分散,但杭州峰会使20国凝心聚力。
(2)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体现了中国友谊合作未来的发展理念。以世界和平,繁荣,发展为己任的世界情怀。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6分)
学生答案提到了世界经济疲软、可持续发展、支持非洲工业化以及G20凝心聚力等要点,部分反映了峰会主题的现实意义。但答案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未系统阐述"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四大方向的具体内涵与现实必要性;第二,对国际环境特征(如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困境、全球性挑战等)缺乏具体分析;第三,未能像标准答案那样完整论述四大建设方向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答案逻辑较为零散,分析深度不足。根据评分标准,扣3分。
得分:3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答案正确指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提及友谊、合作、发展的理念,部分体现了中国的外交理念和世界情怀。但答案存在以下缺陷:第一,未准确表述"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理念;第二,对"桥"的三大比喻(友谊之桥、合作之桥、未来之桥)的内涵阐释不足;第三,未能系统说明中国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具体主张。答案内容较为笼统,缺乏深度分析。根据评分标准,扣2分。
得分:2分
题目总分:3+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