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组合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答案正确描述了算法的基本设计思想:统计所有顶点的度,统计度为奇数的顶点个数,判断是否为0或2。思路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得4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9分)
学生代码实现了正确的算法逻辑:通过双重循环计算每个顶点的度(邻接矩阵行和),统计奇数度顶点个数,最后判断是否为0或2。代码简洁有效,与标准答案的优化版本一致。但存在一处小问题:注释"n = MAXV"不准确(实际n应为G.numVertices),但这不影响核心逻辑且属于注释问题,不扣分。得9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分析了时间复杂度O(n²)和空间复杂度O(1),与标准答案一致。得2分。
题目总分:4+9+2=15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正确,b数组内容为{-10, 10, 11, 19, 25, 25},与标准答案一致。得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分析出比较次数为n(n-1)/2,推导过程清晰。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正确判断算法不稳定,并给出了正确的修改方案(将if(a[i] < a[j])改为if(a[i] <= a[j])),这与标准答案一致。得4分。
题目总分:2+2+4=8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回答中ALU宽度为16位正确;可寻址主存空间大小正确(2^20B=1MB);指令寄存器16位、MAR 20位、MDR 8位正确。但学生额外提到“采用总线复用,地址长度40位,可寻址空间有2^40B即1TB”,这是错误信息,但题目未涉及总线复用,且后续正确回答可寻址空间为1MB,因此该错误信息不影响得分。本题得3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回答R型最多16种操作正确;I型和J型总共63种操作正确;通用寄存器最多4个正确。但学生重复了“I和J共可定义63种操作”,属于冗余信息,不扣分。本题得3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学生正确识别01B2H为R型指令,功能描述正确(R[3]←R[1]-R[2]);但计算结果B052H-0008H应为B04AH,学生计算为B044H,存在计算错误,扣1分;学生判断无溢出正确。对于01B3H,功能描述正确(R[3]←R[1]×R[2]);但计算结果B052H×0008H应为低16位为8290H(实际结果溢出),学生给出结果8290H正确;学生判断溢出正确。由于计算错误扣1分,本题得4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应进行符号扩展”正确。本题得2分。
(5)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无条件转移指令可采用J型”正确。本题得2分。
题目总分:3+3+4+2+2=14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正确指出虚页号为前18位,页内地址为后12位,与标准答案一致。得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计算TLB标记为虚页号前15位,TLB组号为后3位,与标准答案一致。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在计算组号时出现错误:虚页号12的组号应为4(12 mod 8 = 4),但学生第二次识别结果中写为6,这可能是识别错误(6与4相似)。但学生最终结论是替换12号页,而标准答案是替换4号页。由于组号计算错误导致结论错误,且LRU替换过程分析不完整,扣1分。得1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指出虚拟地址增加2位后,TLB表项位数增加2位,与标准答案一致。得2分。
题目总分:2+2+1+2=7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正确指出了S是共享变量(临界资源),如果不互斥访问会导致S的值不可控。这与标准答案中"信号量S是能够被多个进程共享的变量,多个进程都可以通过wait()和signal()对S进行读、写操作"的核心思想一致。得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正确判断了方法1不正确和方法2正确。对于方法1的错误分析,学生指出"在执行while(S<=0);时一直处于关中断状态,无法进行进程调度,导致signal()无法执行",这与标准答案中"其他进程无法修改S的值,while语句陷入死循环"的逻辑一致。虽然学生使用了"违背了空闲让进原则"这样的表述,但核心逻辑正确。得3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回答"不能",理由"因为开/关中断指令不是系统调用,用户程序无法使用该指令"。虽然标准答案用的是"特权指令"而非"系统调用",但"不是系统调用"这个表述在逻辑上也是正确的,因为系统调用是用户程序请求操作系统服务的接口,而开/关中断确实是特权指令,用户程序不能直接使用。得2分。
题目总分:2+3+2=7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执行顺序为ROM中的引导程序、磁盘引导程序、分区引导程序,操作系统的初始化程序
标准答案:ROM中的引导程序、磁盘引导程序、分区引导程序、操作系统的初始化程序
学生答案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顺序正确。得3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物理磁盘的物理格式化→对磁盘进行分区→逻辑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
标准答案:磁盘的物理格式化、对磁盘进行分区、逻辑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
学生答案中"物理磁盘的物理格式化"与标准答案"磁盘的物理格式化"意思相同,顺序完全正确。得3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磁盘扇区的划分在磁盘的物理格式化中完成的;文件系统根目录的建立在逻辑格式化中完成的
标准答案:磁盘扇区的划分是在磁盘的物理格式化操作中完成的;文件系统根目录的建立是在逻辑格式化操作中完成的
学生答案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两个部分都回答正确。得2分。
题目总分:3+3+2=8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正确指出除了HTTP外还运行了DNS协议(1分),并正确说明了应用层到数据链路层的封装协议:DNS→UDP→IP→以太网(2分)。虽然表述中"以太网协议"比标准答案的"CSMA/CD帧"更通用,但思路正确不扣分。得3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正确识别了交换表中的三个条目:DNS服务器(00-11-22-33-44-cc端口4)、H1(00-11-22-33-44-66/65端口1)和路由器(00-11-22-33-44-aa端口2)。虽然H1的MAC地址在两次识别中分别为66和65(应为bb),但根据禁止扣分规则第1条,判断为识别误写,且核心逻辑正确。得3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正确指出H2接收到2个帧(1分),正确说明是寻找DNS服务器和默认网关的ARP帧(1分),正确指出目的MAC地址为广播地址FF-FF-FF-FF-FF-FF(1分)。表述清晰完整。得3分。
题目总分:3+3+3=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