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组合
计算机: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得分:1分
理由:学生答案中描述的是"中序遍历",但实际代码实现的是先序遍历(先访问左子树,然后处理当前节点,最后访问右子树)。基本思想描述不准确,但提到了遍历二叉树并计算叶子节点的WPL,部分正确。扣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得分:3分
理由:数据类型定义基本正确,包含了weight、left、right三个域。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结构体名称和类型名称相同(BTree),这在C语言中可能产生歧义;二是缺少结构体指针的typedef定义。扣1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6分)
得分:2分
理由:算法实现存在严重逻辑错误:1)使用局部变量WPL,每次递归调用都会重置为0,无法正确累加WPL值;2)遍历顺序虽然是先序,但WPL计算包括了所有节点而不仅仅是叶子节点;3)递归调用没有正确利用返回值。这些逻辑错误导致算法无法正确计算WPL。扣4分。
题目总分:1+3+2=6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学生回答"图",与标准答案中"无向图"或"图"的描述一致,符合题目要求。得1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学生给出了部分链式存储结构的数据定义,但存在以下问题:
虽然思路基本正确,但实现不完整,缺少关键要素。根据评分标准,可酌情给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给出的最短路径及费用结果完全正确:
所有路径和费用计算正确,得4分。
题目总分:1+2+4=7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6分)
学生答案中给出了三个路由项:192.1.1.0/24(直连,接口E0)、192.1.5.0/24(下一跳10.1.1.10,接口L1)、192.1.6.0/23(下一跳10.1.1.2,接口L0)。这些路由项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且路由项数量为3条,符合"路由项尽可能少"的要求。因此得6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指出R1通过L0接口转发(1分),并计算出TTL为61(1分)。计算过程:初始TTL=64,经过R1、R2、R4三个路由器,64-3=61。答案完全正确,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学生回答"增加prefix:0.0.0.0/0 Net? Metric:10",虽然"Net?"可能是识别错误,但核心内容包含了正确的前缀"0.0.0.0/0"和metric值10,符合标准答案要求。根据禁止扣分规则,这种识别错误不扣分,得1分。
题目总分:6+2+1=9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编址单位是字节”,与标准答案一致。理由正确:通过指令地址差4H(即4个地址单位)对应4B,得出每个地址单位1B,因此按字节编址。得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数组A每个元素为int型,占32位”,与标准答案一致。理由正确:通过sll指令左移2位相当于乘以4,得出每个元素占4B,即32位。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回答OFFSET字段值为-6,正确(标准答案为-6,学生写FFFFAH但解释为-6,可接受)。但转移目标地址计算公式写为“PC + 4×OFFSET”不完整,标准答案为“(PC)+4+OFFSET×4”,学生缺少“+4”部分。理由:当前PC在取指后自动加4,偏移量OFFSET以字(4字节)为单位,因此计算公式应为PC+4+OFFSET×4。学生公式遗漏了“+4”,但偏移量乘以4正确。扣1分。得2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学生回答“2、3、4号指令和它们的前一条指令存在数据相关,会发生流水线阻塞”,部分正确,但遗漏了指令6(与指令5数据相关)。标准答案指出指令2、3、4、6会发生数据相关阻塞。扣1分。学生回答“6号指令的执行会发生控制冒险”,正确,得1分。学生解释“指令6执行分支指令,会引起1个时钟周期的阻塞”,但标准答案为3个时钟周期阻塞,错误;且对指令1不阻塞的解释不完整(标准答案强调因阻塞消除数据相关)。扣2分。本小问得2分(数据相关部分1分 + 控制冒险1分)。
题目总分:2+2+2+2=8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学生回答“R2的内容是1000”,与标准答案一致。R2存储循环变量i,循环结束时i=1000,因此得1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数据区容量计算正确(16×32B=512B),得1分。指令Cache命中率计算部分:学生正确指出程序共6条指令、占24字节、小于块大小32B,且第一次执行会缺失,之后都命中,思路正确。但循环次数计算有误,学生计算为1001次循环,实际应为1000次循环(i从0到999),因此命中率计算为1000/1001≈99.9%存在偏差。标准答案为(1000×6-1)/(1000×6)=5999/6000≈99.98%。由于循环次数错误导致命中率计算不准确,但核心思路正确,根据评分说明“若命中率计算错误,但解题思路正确,可酌情给分”,扣1分,得2分。本小题总分1+2=3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7分)
溢出异常:学生正确指出4号指令(sum+=A[i])可能发生溢出,得2分。
缺页异常:学生回答“指令2可能产生缺页”,但标准答案为指令3(load指令)可能产生缺页。指令2是地址计算指令(ADD R3, R1, R6),不直接访问内存,不会产生缺页;指令3(LOAD R4, [R3])是访存指令,可能缺页。学生回答错误,扣1分,得0分。
磁盘访问次数:学生回答“读磁盘需要1次”,正确,得2分。
TLB访问次数:学生回答“读TLB需要1001次”,与标准答案一致(1000次正常访问+1次缺页后重新访问),得2分。
本小题总分2+0+2+2=6分。
题目总分:1+3+6=10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中计算访问磁盘块次数为31次,与标准答案59次不符。在连续分配方式下,插入第30条记录需要将前29条记录前移,每条记录需要读一次和写一次(共2次访盘),29条记录共58次,加上写入新记录1次,总共59次。学生计算逻辑错误,扣1分。文件控制块内容方面,学生提到"记录数量、记录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基本正确,但表述不够准确(标准答案为起始块号和文件长度),但核心意思正确,不扣分。因此本小题得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计算链接分配方式下访问磁盘块次数为59次,与标准答案31次不符。实际上只需顺序访问前29块(29次),然后写入新块(1次),再更新第29块的指针(1次),共31次。学生计算逻辑错误,扣2分。文件最大长度计算方面,学生答案为2³²KB,而标准答案为4080GB。学生没有考虑每个块中实际数据部分大小(1020B),直接使用1KB计算,存在逻辑错误,扣1分。因此本小题得1分。
题目总分:2+1=3分

评分及理由
(1)信号量定义(满分2分)
得分:1分
理由:学生定义了empty=1000和full=0,这两个信号量的含义和初值正确,符合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同步需求。但mutex-A和mutex-B的定义存在逻辑错误:mutex-A用于消费者互斥,但题目要求是消费者连续取10件期间其他消费者不能取,而mutex-A的命名和用途表述不清晰;mutex-B用于生产者互斥,但生产者之间也需要互斥访问缓冲区,标准答案中使用一个mutex2即可。此外,信号量命名中的"-"不符合常规语法,但根据禁止扣分原则,判断为识别错误,不扣分。由于信号量定义部分正确,但存在逻辑不严谨,扣1分。
(2)生产者进程实现(满分2分)
得分:0分
理由:学生作答中生产者进程的同步操作完全错误。生产者应该先P(empty)判断缓冲区是否有空位,然后P(mutex-B)互斥访问缓冲区,但学生写成了P(full),这会导致生产者一开始就无法执行,因为full初始为0。这是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违反了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基本同步原则。
(3)消费者进程实现(满分2分)
得分:1分
理由:学生使用了mutex-A来控制消费者连续取10件产品的互斥,这个思路基本正确,符合题目要求。但是内部的同步操作错误:消费者应该先P(full)判断是否有产品,然后取产品,但学生写成了P(empty),这会导致消费者一开始就无法执行。此外,缺少对缓冲区访问的互斥操作(如标准答案中的mutex2)。由于连续取10件的控制思路正确,但同步逻辑错误,给1分。
(4)进程间互斥与同步完整性(满分2分)
得分:0分
理由:学生的实现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同步关系完全颠倒,缓冲区访问的互斥机制不完整(缺少对缓冲区的互斥访问保护),无法保证进程间的正确同步与互斥。
题目总分:1+0+1+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