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组合
计算机: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得分:0分
理由:学生的算法设计思想与标准答案完全不同。学生采用的方法是先对数组进行快速排序,然后创建一个计数数组统计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最后遍历计数数组寻找出现次数超过n/2的元素。这种方法虽然能解决问题,但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尽可能高效的算法"(标准答案使用摩尔投票法,时间复杂度O(n),空间复杂度O(1))。学生的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n),效率较低。
(2)得分及理由(满分7分)
得分:2分
理由:学生的代码实现存在多处严重逻辑错误:
虽然算法思路基本正确(排序+统计),但由于实现存在严重逻辑错误,只能给予少量分数。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得分:0分
理由:学生没有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题目总分:0+2+0=2分
9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学生正确指出应将查找概率高的元素排列在前(具体排列为"do"、"while"、"for"、"repeat"),这符合按查找概率降序排列的原则(2分)。正确采用顺序查找方法(1分)。计算过程正确,平均查找长度=1×0.35+2×0.35+3×0.15+4×0.15=2.1,结果正确(2分)。本小题得5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学生回答使用B+树,但B+树通常用于数据库索引,不是链式存储结构下的最优查找方法。元素排列未按查找概率优化(0分)。查找方法选择不当(0分)。给出的查找长度2.2是原题折半查找的结果,不符合要求(0分)。本小题得0分。
题目总分:5+0=5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正确计算了CPU时钟周期(1.25ns)、总线时钟周期(5ns)和总线带宽(800MB/s),计算过程和结果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得3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学生答案正确指出Cache块大小为32B,每次突发传输32B,因此只需要1次突发传输事务。但错误地提到"共2个总线时钟周期",这与问题无关且可能引起混淆。由于核心结论正确,根据"主要判断核心逻辑是否正确"的原则,不扣分。得1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正确计算了读突发传送总线事务时间为85ns,计算过程虽然表述与标准答案略有不同但逻辑正确。得2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存在多处错误:计算访存次数120次正确,但使用了错误的CPI值(1.5ns应为1.25ns),Cache命中率计算错误(95%应为命中时的计算,但标准答案采用不同方法),且最终结果684ns与标准答案1010ns相差较大。核心计算逻辑存在错误,扣2分。得1分。
题目总分:3+1+2+1=7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回答的第一部分“按字节编址”正确,得1分。第二部分关于向后跳转最多可跳转的指令数,学生回答“254条指令”是错误的。标准答案应为127条指令,因为偏移量OFFSET是8位补码,范围为-128~127,向后跳转对应正偏移量,最大为127。此处逻辑错误扣2分。本小题得1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学生正确判断了第一种情况(CF=0, ZF=0, NF=1)发生转移,并正确计算了PC值为1FD4H,得3分(判断转移1分,计算过程2分)。第二种情况(CF=1, ZF=0, NF=0)正确判断不转移,并给出PC值为200EH,得2分(判断不转移1分,计算1分)。本小题得5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回答“CF=1, NF=0, ZF=0”是错误的。标准答案应为C=Z=1, N=0。因为无符号数比较小于等于时,需要检测CF(借位)和ZF(为零)标志,只要有一个为1就转移。此处逻辑错误,扣3分。本小题得0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回答部件①为“程序状态寄存器PSW”是错误的,应为指令寄存器;部件②为“乘法器”不准确,但功能说明“用于将OFFSET的值×2,即左移1位”基本正确;部件③为“加法器”正确。根据标准答案,部件①错误扣1分,部件②和③各得1分。本小题得2分。
题目总分:1+5+0+2=8分

评分及理由
(1)信号量定义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定义了三个信号量:mutex=1(互斥信号量,控制出入口)、empty=500(表示博物馆剩余容量)、full=0(表示博物馆内当前人数)。标准答案只需要mutex和empty两个信号量,full是多余的。但empty和mutex的定义和初值正确,含义说明也正确。由于full是多余的但不影响核心逻辑,且empty和mutex部分完全正确,扣1分。得3分。
(2)mutex的P、V操作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对mutex的使用完全正确:在进门和出门操作前后都正确使用了P(mutex)和V(mutex),实现了出入口的互斥访问。得2分。
(3)empty的P、V操作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学生对empty的使用存在逻辑错误:在进门后增加了V(full),在出门前增加了P(full),这导致empty和full的计数不匹配。实际上,只需要用empty控制总人数即可,full是多余的且使用错误。但由于empty的P、V操作位置正确(进门前P(empty),出门后V(empty)),核心功能仍能实现,扣0.5分。得0.5分。
题目总分:3+2+0.5=5.5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中页大小计算正确(2¹²B = 4KB),得1分。但页表项数量计算错误:逻辑地址32位,页内偏移12位,故页号应为20位,页表项数应为2²⁰个,而非1K(2¹⁰)项;页表最大占用应为2²⁰ × 4B = 4MB,学生答"最多占2个字节"明显错误。因此页表大小部分不得分。本小题得1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给出了页目录号 = LA / 2²² 和页表索引 = LA / 2¹²,虽然使用了除法而非位操作,但根据标准答案评分说明"用除法和其他开销很大的运算方法,但对基本原理是理解的,同样给分",这两个表达式正确反映了地址划分关系。因此本小题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未作答第(3)小题,因此得0分。
题目总分:1+2+0=3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6分)
学生给出的R2路由表包含三个路由项:153.14.5.0/24、194.17.20.128/25、194.17.20.0/23,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目的网络、前缀长度、接口均正确。虽然下一跳写的是"R1"和"R3"而不是具体的IP地址(153.14.3.2和194.17.24.2),但在网络拓扑明确的背景下,这种写法可以接受。因此给满分6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学生回答"E0"与标准答案一致。根据最长匹配原则,目的IP地址194.17.20.200与194.17.20.128/25(掩码长度25)比194.17.20.0/23(掩码长度23)更匹配,因此通过E0接口转发是正确的。给满分1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RIP路由协议"和"IP协议的分组中传输"存在错误。R1与R2属于不同自治系统(AS1和AS2),应使用BGP(边界网关协议)而非RIP(内部网关协议)。BGP报文封装在TCP段中传输,而不是直接封装在IP分组中。因此第一问得0分,第二问得0分,本小题总计0分。
题目总分:6+1+0=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