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组合
计算机: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给出的邻接矩阵中,第一行与标准答案一致,但第二行和第三行存在错误:第二行应为[∞, 0, 5, ∞, ∞, ∞],学生写成了[4, 0, 5, ∞, ∞, ∞];第三行应为[∞, ∞, 0, 4, 3, ∞],学生写成了[6, 5, 0, 4, 3, ∞]。这些错误导致矩阵不再是上三角矩阵,且与题目给定的上三角矩阵一维数组不符。因此扣1分,得1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绘制的图基于其错误的邻接矩阵,包含了0→1、1→2、2→3、2→4、3→5、4→5等边,但错误地添加了1→0(权值4)和2→0(权值6)、2→1(权值5)等反向边,这些边在原上三角矩阵中不存在。因此图的边集与标准答案不一致,扣1分,得1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关键路径识别为0→1→2→3→5,与标准答案一致,但路径长度计算错误:学生计算为4+3+4+3=14,正确应为4+5+4+3=16。关键路径识别正确得2分,长度计算错误扣2分,得0分。
题目总分:1+1+0=2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得分:0分
理由:学生的基本设计思想存在逻辑错误。题目要求找出两个等长升序序列的中位数,而学生提出的方法是通过双指针逐个比较元素并计数,当计数达到特定条件时返回结果。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寻找两个序列合并后的第L个元素(因为总长度为2L,中位数应该是第L个元素),但实现逻辑存在问题:
(2)得分及理由(满分9分)
得分:0分
理由:代码实现存在严重逻辑错误: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得分:1分
理由:时间复杂度分析基本正确,双指针方法的时间复杂度确实是O(n);空间复杂度分析也正确,只使用了常数个变量。但由于算法本身是错误的,所以只能给部分分数。
题目总分:0+0+1=1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中R1=86H、R5=90H正确,但R6的内容被误写为R8=7CH,实际应为z2对应的R6=7CH。虽然寄存器编号写错,但计算出的十六进制值7CH正确,且根据禁止扣分规则第1条,识别中可能存在相似字符误写(如6和8),因此不扣分。本小题得3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中m=-122、k1=-112均正确,与标准答案一致。本小题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可以”实现,理由中提到无符号数直接运算,有符号数减法通过取反加1后做加法,这描述了补码加减法的实现方式。但未明确说明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在硬件层面使用同一加法器,且未提及溢出判断电路不同。理由表述不够完整,扣1分。本小题得1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正确给出了带符号整数溢出的判断方法(最高位进位Cn与次高位进位Cn-1异或结果为1时溢出),但未指出具体哪条语句发生溢出。标准答案要求指出“int k2=m+n;”会溢出,学生遗漏此部分,扣2分。本小题得1分。
题目总分:3+2+1+1=7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正确计算出虚拟地址24位,物理地址20位,并正确指出虚页号为前12位、页框号为前8位,与标准答案一致。得4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划分物理地址字段为tag(12位)、Cache行号(3位)、块内地址(5位),且位置正确,与标准答案一致。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正确判断虚拟地址001C60H在主存中(虚页号1对应有效位1,页框号04),物理地址为04C60H,且Cache不命中(行3标记105≠04C)。但学生将“在主存中”误写为“命中”,根据上下文判断为误写,不影响逻辑正确性。得4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分析虚拟地址024BACH的TLB访问过程(组号0,标记012H匹配,有效位1,页框号1FH),结论正确。得2分。
题目总分:4+2+4+2=12分

评分及理由
(1)信号量定义部分(满分2分)
得分:2分
理由:学生定义了empty=10、full=0、serve=0、mutex=1四个信号量,含义和初值都正确。虽然serve信号量在标准答案中有更精细的设计,但这里作为通用服务信号量的思路也是可行的。
(2)顾客进程实现(满分3分)
得分:2分
理由:顾客进程基本逻辑正确,使用了P(empty)检查座位,P(mutex)保护取号机,V(full)通知营业员,P(serve)等待服务。但缺少了顾客进入座位区的操作描述,这是一个小的逻辑缺陷,扣1分。
(3)营业员进程实现(满分3分)
得分:2分
理由:营业员进程的while循环结构正确,P(full)检查有顾客,V(empty)释放座位,V(serve)通知顾客。但缺少了叫号操作的具体描述,且V(empty)和V(serve)的顺序安排不够合理,应该在服务完成后释放资源,扣1分。
题目总分:2+2+2=6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答案正确选择了连续文件组织方式,并给出了合理的理由(文件不会修改、一次导入、查找速度更快)。同时,在FCB字段设计方面,学生正确指出了需要初始块号和文件长度(或块数)字段。理由充分且符合标准答案要求。因此得4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正确选择了集中存储方式,并给出了关键理由(可以一次读入内存,无需多次I/O读取FCB信息)。虽然表述比标准答案简略,但核心逻辑正确,体现了集中存储减少磁盘I/O次数的优势。因此得3分。
题目总分:4+3=7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第一问:学生正确识别出Web服务器的IP地址为64.170.98.32,得1分。
第二问:学生回答"源以太网 MAC:00-21-27-21-51-ee",但题目要求的是默认网关的MAC地址。从数据帧分析,目的MAC地址00-21-27-21-51-ee确实是默认网关的MAC地址,学生虽然写的是"源以太网MAC",但从上下文和实际内容看应该是识别错误,实际指的是目的MAC地址。根据禁止扣分规则第1条和第4条,判断为误写,不扣分,得1分。
本小题共得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第一问:学生正确回答使用ARP协议确定目的MAC地址,得1分。
第二问:学生正确回答ARP请求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得1分。
本小题共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学生回答"2 + 5 = 7RTT",但标准答案是6个RTT。在HTTP/1.1持续非流水线方式下,第一个RTT用于建立TCP连接,第二个RTT用于请求和接收rfc.html页面,然后对每个引用的JPEG图像需要1个RTT,共5个RTT,总计7个RTT。但标准答案认为是6个RTT,可能存在争议。考虑到这是计算题,且学生计算过程清晰,但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扣0.5分。
本小题共得0.5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回答:"若未产生分片,需修改TTL、头部校验和,若产生分片,需修改总长度、标志和片偏移"。
标准答案要求修改的字段:源IP地址、TTL、首部校验和。
学生正确指出了TTL和头部校验和的修改,得2分;但未提及源IP地址需要修改(从私有地址转换为公网地址),这是NAT转换的重要环节,扣1分;学生额外提到了分片情况下的修改,但题目未涉及分片,根据禁止扣分规则第5条,不扣分。
本小题共得3分。
题目总分:2+2+0.5+3=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