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组合
计算机: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得分:2分
理由:学生答案的基本设计思想存在部分正确性。正确之处包括:使用数组存储顶点入度,通过统计入度为0的顶点个数来判断拓扑序列的唯一性,以及通过移除入度为0的顶点来更新图。但是,答案中存在以下逻辑错误:
由于思路核心正确但细节有误,扣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9分)
得分:3分
理由:学生答案的代码实现存在严重逻辑错误,具体如下:
for(int i = 0; i < MAXV; i++),但MAXV是常量,可能大于实际顶点数G.numVertices,应使用G.numVertices。A[j] = A[j] + G.Edge[j][k];实际计算的是顶点的出度,而非入度。正确应计算G.Edge[k][j](即列和)。if(A[j] == 0)并累加sum,这会导致sum统计不准确。G.Edge[w][k] = 0;修改原图,但标准方法应更新入度数组,且修改原图可能影响后续操作。尽管代码结构有拓扑排序的雏形,但核心逻辑(入度计算、唯一性判断、更新操作)均错误,扣6分。考虑到部分思路正确(如使用数组记录、查找入度为0顶点),给予3分。
题目总分:2+3=5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6分)
学生答案中给出的填装因子为7/14,但正确值应为7/11。散列表长度为11,已存储7个关键字,因此填装因子应为7/11。学生计算错误,扣2分。另外,学生未画出散列表HT的结构,根据题目要求应画出HT并计算填装因子,未画出HT扣2分。因此本小题得分为6-2-2=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给出的查找关键字14的比较序列为"先与9号的3比较,再与10号的18比较,最后与2号14比较",这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虽然表述形式不同,但核心逻辑正确,因此得满分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给出的答案是"3",但标准答案为7。查找关键字8时,初始散列地址为2,经过二次探查序列2→3→6→0→7,在地址7处发现空位,确认查找失败。学生答案错误,扣2分,得0分。
题目总分:2+2+0=4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32个”正确,得1分;理由“因为地址长度32位为2⁵”表述不准确(应为寄存器编号占5位),但核心意思正确,得1分。本小题得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回答ALUBsrc=1错误(应为0),扣1分;F计算结果错误(应为1FDB9753H),扣1分;OF=1正确,得0.5分;CF=0错误(应为1),扣0.5分;判断溢出标志CF正确,得0.5分。本小题得0.5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的左移操作是相同的”正确,但未明确说明扩展效果相同的原因。考虑到答案核心逻辑正确,给满分2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Ext=0错误(应为1),扣1分;ALUctr=000正确,得1分。本小题得1分。
(5)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通过低7位操作码判断为lw指令,理由正确,得2分。
(6)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02H”完全错误,未给出计算过程且结果不正确,扣2分。本小题得0分。
题目总分:2+0.5+2+1+2+0=7.5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中数组a的首地址寄存器为03H,变量i寄存器为02H,与标准答案一致。Sum寄存器由于有涂抹看不清,无法判断是否正确,但根据已正确部分给分。因此扣1分,得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a[i]的地址0013 E004H正确;a[i]的机器数DCEC FFFFH错误,标准答案为FFFF ECDCH,学生答案高低字节顺序有误;Sum的机器数890205CDH错误,计算逻辑不正确;a[i]所在页的页号0013H错误,标准答案为0013EH;数组a至少存放在2页中正确。因此扣4分,得1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机器码00222113H错误,标准答案为0021 2213H;未回答short类型对应的slli指令汇编形式。因此扣2分,得0分。
题目总分:2+1+0=3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得分:0分
理由:学生回答"不是,P1和P2不可能同时执行C1"是错误的。题目明确要求B为空时才能执行C1,如果P1和P2同时检查到B为空,它们可能同时执行C1,这会导致数据竞争和不一致,因此C1的实现代码确实是临界区。学生未能正确理解临界区的概念和互斥访问的必要性。
(2)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得分:2分
理由:学生定义了3个信号量(B、C2、mutex),比标准答案多了一个信号量,但整体逻辑基本正确。信号量B初值为1表示缓冲区可写,C2初值为0表示缓冲区不可读,mutex用于互斥访问缓冲区。P1和P2的执行顺序和同步关系基本正确,但信号量数量不是"尽可能少",扣1分。学生代码中V(C2)和V(B)的位置正确,能够实现同步要求。
(3)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得分:3分
理由:学生正确使用了互斥信号量mutex-1(识别可能有误,应为mutex)来保护临界区,初值设为1。P1和P2在执行C3操作前都通过P操作获取互斥锁,执行完毕后通过V操作释放锁,确保了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进程能够修改缓冲区中的数据。这与标准答案的思路完全一致,实现了互斥访问的要求。
题目总分:0+2+3=5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学生答案:OSPF
标准答案:OSPF
理由:学生正确选择了OSPF协议,符合AS4规模较大、可能超过15跳的网络需求。得1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学生答案:16
标准答案:16
理由:学生正确计算了TTL值。AS3内最多经过15个路由器,初始TTL至少需要16。得1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qos
标准答案:60s
理由:学生答案"qos"与问题无关,属于逻辑错误,未能正确计算RIP协议收敛时间。根据标准答案,至少需要60s。得0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发现报文
标准答案:外部BGP会话、UPDATE报文、内部BGP会话
理由:学生答案"发现报文"完全错误,未能正确回答BGP会话类型和报文类型。第一问应回答外部BGP会话,第二问应回答UPDATE报文,第三问应回答内部BGP会话。得0分。
(5)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R14下一跳:R11;R15下一跳:R13
标准答案:R14下一跳:R11;R15下一跳:R13
理由:学生正确理解了BGP路径选择原则,选择了AS路径最短的路由。R14选择R11(AS路径:AS2 AS8 AS19),R15选择R13(AS路径:AS4 AS10 AS19)。得2分。
题目总分:1+1+0+0+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