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组合
计算机: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7分)
学生给出了合并过程,但合并顺序不是最优的。根据标准答案,最优合并顺序应基于哈夫曼树思想,即每次选择最短的两个表合并。学生的合并顺序为:先合并A和B(10和35),然后与C(40)合并,再与D(50)合并,再与E(60)合并,最后与F(200)合并。这个顺序导致总比较次数为850次,而最优合并顺序的总比较次数为825次。学生正确计算了每次合并的比较次数(m+n-1),并且计算过程正确,但合并策略不是最优。根据评分说明,对于采用其他策略但过程描述正确的,给3分;正确算出与合并过程一致的总比较次数,给2分。因此,本部分得分5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描述的策略是“将N个不等长升序表分成两两一组,每一组升序表通过归并排序,成为一个新的升序表,再将新的升序表两两一组,通过归并排序成为另一个新的升序表,以此类推,直到合并成一个有序表为止”。这是一种两两合并的策略,但没有说明如何选择合并顺序(例如,是否优先合并较短的表)。标准答案强调应借用哈夫曼树思想,依次选择最短的两个表合并。学生的策略虽然能完成合并,但未体现最优合并顺序,因此根据评分说明,采用其他策略但能完成合并的给2分。本部分得分2分。
题目总分:5+2=7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得分:0分
理由:学生的基本设计思想是通过双重循环暴力匹配,这种方法虽然能找到相同字符,但无法正确找到共同后缀的起始位置。因为共同后缀要求从该位置开始到链表结束完全重合,而不仅仅是某个字符相同。这与题目要求的"共同后缀起始位置"不符,属于逻辑错误。
(2)得分及理由(满分8分)
得分:0分
理由:基于错误的设计思想实现的算法无法正确解决问题。代码中的双重循环只能找到第一个相同字符的位置,而不是共同后缀的起始位置。例如,在"loading"和"being"的例子中,算法可能返回第一个'i'的位置,但这不是真正的共同后缀起始位置。
(3)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得分:0分
理由:学生分析的时间复杂度为O(n²)是正确的,但这是基于错误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由于算法本身无法正确解决问题,此项不得分。
题目总分:0+0+0=0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正确计算了MIPS数为20(1分),正确计算了平均每秒Cache缺失次数为300k(即3×10⁵次)(1分)。但在计算主存带宽时,学生错误地使用了每秒总访存次数(3×10⁷次)乘以每次传送4B,得到120MB/s,而标准答案是根据Cache缺失次数(300k次)乘以块大小(16B)得到4.8MB/s。学生忽略了Cache缺失时是以块为单位(16B)与主存交换数据,而不是按每次访存传送32位(4B)计算,因此逻辑错误,扣2分。本小题得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计算了平均每秒缺页异常次数为1.5次(1分),并正确计算了DMA请求次数为1536次(1分)。虽然学生在第一次识别中写成了“缺员”和“0.005%”,但根据上下文和第二次识别结果可判断为误写,且计算过程和结果正确,因此不扣分。本小题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指出DMA控制器优先级更高(1分),并给出了理由“因为访问磁盘时DMA传送采用周期挪用的方式,若同时要求总线,DMA控制器优先”,这与标准答案“DMA请求得不到及时响应,I/O传输数据可能会丢失”在逻辑上一致,都强调了DMA请求的紧迫性,因此理由正确(1分)。本小题得2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计算主存带宽时,错误地使用了公式T+(4-1)×1/4T=87.5ns,并计算带宽为16B/87.5ns≈182.86MB/s。而标准答案是4×4B/50ns=320MB/s。学生误解了四体交叉存储的工作方式,错误计算了有效时间,导致结果错误。逻辑错误,扣2分。本小题得0分。
题目总分:2+2+2+0=6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正确计算了-513的补码为1111 1101 1111 1111(FDFFH),执行SHR(算术右移)后得到1111 1110 1111 1111(FEFFH),与标准答案一致。得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应用流水线周期计算公式(n-1)+k = (4-1)+5 = 8,与标准答案一致。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I3的ID段阻塞是因为数据冲突,但两次识别结果中寄存器描述不一致(第一次说R2,第二次说R1),而标准答案明确是I3与I1和I2都存在数据相关。学生没有完整说明需要等待I1和I2写回,回答不完整。I4的IF段阻塞原因描述不准确(说"覆盖指令"),标准答案是因为I3在ID段被阻塞导致I4的IF段被阻塞。综合考虑,给1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7分)
学生指令序列设计有误:
- 缺少STORE指令将结果写回内存
- 最后一条指令ADD R2,R1方向错误,应该是ADD R1,R2
- 流水线图缺少I5,周期数计算错误(说13周期但图只到13周期且未完成)
- 流水线图中I3的IF段位置错误(应在周期4而不是周期3之后空一格)
- 没有考虑寄存器读写冲突导致的阻塞
根据评分标准,指令部分正确给1分,流水线图有较多错误给1分,周期数错误扣分。综合给2分。
题目总分:2+2+1+2=7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学生两次识别结果均回答页框号为21,与标准答案一致。得1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两次识别结果均回答页框号为32,理由中正确描述了页1在第二轮扫描(5-10时刻)未被访问而被回收,并在11时刻缺页时因仍在空闲链表中而被重新放回驻留集的过程。理由与标准答案一致。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两次识别结果均回答页框号为41,但理由存在错误:第一次识别说“未使用过”正确,但第二次识别说“指曾使用过”错误。根据上下文判断,第二次识别中的“指曾使用过”可能是识别错误(应为“未使用过”),且第一次识别理由正确。因此按正确理由处理,得2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两次识别结果均回答“适合”,理由中提到了“若最近访问过虚拟页号还在空闲页链表中,则重新访问进程的驻留集中”,这体现了时间局部性好的程序可能从空闲链表中恢复页面的优势,与标准答案理由一致。得2分。
题目总分:1+2+2+2=7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答案正确计算了磁盘块总数4TB/1KB=2³²块,得出块号需要4字节,索引表项数为128,最大文件长度128KB。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得4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正确计算了直接索引部分84个索引项,预分配部分2¹⁶块,最大文件长度84KB+64MB。但在起始块号和块数字节数分配上,虽然提出了4B+4B的方案,但未明确指出这种分配可以使文件长度达到系统上限4TB。理由说明不够完整。根据标准答案,正确计算结果得2分,分配方案得1分,理由说明扣1分。得3分。
题目总分:4+3=7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学生正确识别出1、3、4号分组是由H发送的(3分)。但未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未提及1、2、3号分组完成三次握手),扣1分;未指出3、5号分组进行了填充,扣1分。得3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未回答此问题,得0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未回答此问题,得0分。
题目总分:3+0+0=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