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组合
计算机: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给出的算法思想是使用计数数组统计每个元素的出现次数,然后找到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并判断是否超过n/2。这种方法虽然正确,但空间复杂度为O(n),而题目要求"尽可能高效的算法",标准答案给出了空间复杂度O(1)的更优解法。不过题目并未明确要求空间复杂度必须为O(1),且学生的思路是正确可行的。根据评分说明"算法的基本设计思想描述或算法实现中部分正确,根据算法复杂度酌情给分",此处扣1分,得3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7分)
学生代码实现基本正确,但存在以下问题:
1. 代码中max变量在比较时没有更新,应在if(count[i]>max)后添加max = count[i];,这是一个逻辑错误,扣2分。
2. 数组初始化int count[n] = 0;在C/C++中语法不正确,应为int count[n] = {0};,但考虑到可能是识别错误,不扣分。
3. 代码逻辑清晰,注释恰当,基本实现了算法思想。
综合扣2分,得5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分析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O(n)和空间复杂度O(n),与实现的算法一致,得2分。
题目总分:3+5+2=10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学生回答中提出了按概率降序排列(P_A≥P_B≥P_C≥P_D)的思路,这与标准答案一致,得2分。但学生错误地选择了折半查找法,并给出了错误的排列("for","do","while","repeat")和错误计算的平均查找长度1.8。正确的查找方法应为顺序查找,平均查找长度应为2.1。由于逻辑错误(选择错误查找方法),扣2分。计算错误扣1分。最终得分为:2(排列正确)- 2(查找方法错误)- 1(计算错误)= 0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学生回答中提出了按概率降序排列(P_A≥P_B≥P_C≥P_D)的思路,并正确选择了顺序查找方法,得3分。平均查找长度计算正确为2.1,得2分。最终得分为:3(排列和查找方法正确)+ 2(计算正确)= 5分。
题目总分:0+5=5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中给出了CPU主频800MHz和总线时钟频率200MHz,但未明确写出时钟周期计算过程。第一次识别结果中给出了CPU时钟周期=1/800MHz,总线时钟周期=1/200MHz,带宽=800MB/s,这些都与标准答案一致。第二次识别结果虽然只写了频率值,但根据上下文判断可能是识别问题。因此给3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学生两次识别结果都回答"8次",但标准答案为1次。因为Cache块大小为32字节,而每次突发传送32字节,所以只需要1次总线事务。这个逻辑错误明显,扣1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第一次识别结果为50ns,第二次识别结果为10ns 50ns,都不正确。标准答案为85ns,需要计算地址传送、存储器准备数据和数据传输的时间。这个计算错误,扣2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计算过程存在多处错误:指令条数写成了114条(应为100条),缺失次数计算错误(应为100×1.2×5%=6次),缺失损失时间使用错误的50ns(应为85ns),最终结果2970ns错误。虽然思路正确(分别计算命中和未命中时间),但计算过程和结果都有明显错误,扣3分。
题目总分:3+0+0+0=3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回答“字节,127条”,与标准答案一致。第一问正确说明存储器按字节编址(1分),第二问正确给出向后最多跳转127条指令(2分)。得3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学生正确分析了两种情况:当CF=1, ZF=0, NF=0时不转移,PC=200EH(1分);当CF=0, ZF=0, NF=1时转移,并正确计算偏移量OFFSET=-29(即E3H补码),通过PC=200CH+2+2×(-29)=1FD4H得出结果(2分)。计算过程完整正确。得5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回答“Z=0时转移,NF⊕CF=1时转移”,这与标准答案“C=Z=1, N=0”不符。无符号数比较小于等于时转移的条件是CF=1或ZF=1,即C和Z检测位应设为1,N检测位设为0。学生给出的逻辑表达式不准确,未能正确设置C、Z、N的值。得0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回答“PSW标志,指令寄存器”,但问题要求给出三个部件的名称或功能。学生只给出了两个,且未明确对应部件编号。部件①应为指令寄存器,部件②应为移位寄存器(左移一位),部件③应为加法器。学生答案不完整且未正确对应。得0分。
题目总分:3+5+0+0=8分

评分及理由
(1)信号量定义及含义(满分4分)
得分:4分
理由:学生定义了两个信号量,contain(对应标准答案中的empty)初值为500,用于控制博物馆容纳人数;mutex初值为1,用于出入口互斥控制。信号量含义和初值都正确,符合标准答案要求。
(2)mutex的P、V操作(满分2分)
得分:2分
理由:学生在进门和出门操作前后都正确使用了P(mutex)和V(mutex)操作,确保出入口的互斥访问,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
(3)contain的P、V操作(满分1分)
得分:1分
理由:学生在进门前使用P(contain)控制人数,在出门后使用V(contain)释放人数,操作顺序和位置都正确。
题目总分:4+2+1=7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页大小4KB正确,页表最大占用16MB错误。标准答案中页大小为4KB(由12位页内偏移量决定),页表项数为2^20,每个页表项4字节,因此页表最大占用4MB。学生计算为16MB,存在逻辑错误。扣2分,得1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页目录号=LA/2^22,页表索引=(LA/2^12)%2^10。虽然使用了除法和取模运算,但表达式正确反映了逻辑地址的划分方式,与标准答案的移位和掩码操作等价。根据评分说明,用其他运算方法但基本原理正确同样给分。因此不扣分,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代码页面2起始物理地址00901000H正确;但页表项物理地址计算错误(00B00000H和00B01000H),页框号格式错误(应为5位十六进制数)。标准答案中,页表起始地址00200000H,第一个页表项对应第8页,物理地址应为00200020H;页框号应从页表项中提取,学生给出的页框号格式不正确且数值错误。存在多处逻辑错误,扣2分,得1分。
题目总分:1+2+1=4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6分)
学生给出了三个路由项:
此外,第一次识别结果中还有不完整的路由项(194.17.21),但根据禁止扣分规则,识别错误不扣分。
本小题得分:2 + 2 + 0 = 4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学生回答E0,与标准答案一致。根据最长匹配原则,目的IP地址194.17.20.200匹配194.17.20.128/25(E0接口)而非194.17.20.0/23。得1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RIP(第一次识别结果中有额外错误信息,但根据禁止扣分规则,识别错误不扣分)。但RIP是内部网关协议(IGP),而R1和R2属于不同自治系统(AS1和AS2),应使用外部网关协议BGP。因此回答RIP是错误的,扣1分。对于封装协议,学生未回答,扣1分。
本小题得分:0分。
题目总分:4+1+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