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组合
计算机: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10分)
学生正确指出该方法不能保证求得最短路径,并给出了反例说明。虽然学生给出的具体数值(如边权值)与标准答案略有差异(学生示例中边权为1、20、4、4,标准答案为1、10、2、3),但核心逻辑正确:该方法是一种贪心策略,不能保证全局最优,学生通过构造反例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该回答符合标准答案的要求。
得分:10分
题目总分:10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得分:2分
理由:学生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先统计表长,再将l和k比较",这与标准答案要求的一趟扫描高效算法不符。学生的方法需要两趟扫描(一趟统计长度,一趟查找位置),效率较低。虽然思路可行,但不符合题目"尽可能高效"的要求,因此扣除3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得分:2分
理由:详细实现步骤描述中,学生明确说明需要"遍历一次链表"统计长度,然后再"从头查找",这确认了两趟扫描的方法。步骤描述清晰但效率不高,与最优解有差距,扣除3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得分:2分
理由:代码实现存在多个逻辑错误:
1. while循环条件"p->next != NULL"会导致少统计一个节点
2. 在l>k的情况下,最后输出的是"L->next->data"而不是p->data
3. 参数列表缺少k参数(第一次识别结果)
4. 当l==k时应该返回倒数第k个节点(即第一个节点),但代码逻辑混乱
虽然代码基本框架正确,但存在明显逻辑错误,扣除3分。
题目总分:2+2+2=6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答案正确。计算过程:中断方式下每次传输32位(4B),每秒传输次数为0.5MB/s ÷ 4B = 0.125M次(即125,000次)。每次中断服务需要(18+2)×5=100个时钟周期,总时钟周期为0.125M×100=12.5M。CPU主频500MHz,百分比为12.5M/500M=2.5%。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得4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答案正确。计算过程:DMA方式下每次传输5000B,每秒传输次数为5MB/s ÷ 5000B = 1K次(即1000次)。每次DMA开销500个时钟周期,总时钟周期为1K×500=0.5M。百分比为0.5M/500M=0.1%。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得4分。
题目总分:4+4=8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13分)
学生的作答与标准答案中的参考答案二和参考答案三完全一致,包括每个时钟周期的功能描述和有效控制信号。具体分析如下:
该答案逻辑完整,与标准答案中的一种正确解法完全吻合,因此得满分13分。
题目总分:13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7分)
学生答案不完整,只给出了部分信号量定义和P1进程的开始部分,无法判断完整的同步互斥逻辑。信号量定义存在明显错误:
由于答案严重不完整且信号量定义存在根本性错误,给1分(仅给信号量定义的部分分数)。
题目总分:1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6分)
学生答案中:
本小题得分:2 + 0 + 2 = 4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中:虚地址1565H的页号1,缺页中断后根据LRU淘汰页0(页框101H),分配给页1,因此物理地址为101565H,正确。理由描述基本正确(提到LRU和换出101页框)。得2分。
题目总分:4+2=6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正确计算出主机号需要7位,子网号1位,并给出了正确的子网划分结果(202.118.1.0/25和202.118.1.128/25),每个子网提供126个可用地址满足不少于120个的要求。计算过程和理由完整正确。得3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正确给出了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路由表项(目的网络、子网掩码、接口正确,下一跳为"-"表示直连)。域名服务器的主机路由正确(目的IP和子网掩码255.255.255.255正确)。但互联网路由错误:学生写了130.11.120.0/24而不是默认路由0.0.0.0/0,这是一个逻辑错误,会导致无法访问互联网的其他地址。此外,两个识别结果中下一跳IP地址都写成了202.118.2.1(应该是202.118.2.2),这也是一个逻辑错误。考虑到主要错误是互联网路由设置错误,扣2分。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使用了路由聚合技术,将202.118.1.0/25和202.118.1.128/25聚合为202.118.1.0/24。但下一跳IP地址写成了202.118.2.2(应该是202.118.2.1),这是一个逻辑错误。考虑到聚合的核心思想正确,扣1分。得1分。
题目总分:3+2+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