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组合
计算机: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7分)
学生给出的合并过程为:①10和35合并→45;②40和45合并→85;③50和60合并→110(学生作答中误写为56和60,但根据上下文和标准答案,应为50和60,判断为识别错误,不扣分);④85和110合并→195;⑤195和200合并→395。该合并顺序与标准答案中的哈夫曼树策略一致,过程描述正确,因此合并过程部分得5分。
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的计算:学生给出的公式为10+35+40+45+56+60+85+110+195+200-5=825,其中56应为50(识别错误,不扣分)。计算过程与标准答案一致,结果正确,得2分。
本小题得分:5+2=7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描述的策略为:根据各元素的不同权值(即表长),构建哈夫曼树,优先合并权值小的有序表,以最小化比较次数。该描述准确反映了哈夫曼树思想在合并中的应用,理由充分,与标准答案一致。
本小题得分:3分。
题目总分:7+3=10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得分:3分
理由:学生的基本设计思想正确,包括计算两个链表长度、对齐链表起始位置、同步遍历寻找公共结点。但描述中存在一些不准确之处:①"从str1[m-n], str2[0]开始比较"的表述不够严谨,应该是让较长的链表先移动差值个结点;②"str1[n-k] = str2[k]"的表述有误,应该是比较结点地址是否相同而非数据值。由于核心思路正确,扣1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8分)
得分:6分
理由:算法实现基本正确,但存在以下问题:①结构体定义中使用了"node"但未提前定义,存在编译错误;②使用了未定义的swap函数;③在比较时直接比较结点地址而非通过next指针比较,逻辑有误;④没有考虑带头结点的情况,直接操作头结点。代码整体框架正确,时间复杂度符合要求,但实现细节有缺陷,扣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得分:1分
理由:时间复杂度分析正确,为O(max(m,n)),与标准答案一致。
题目总分:3+6+1=10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答案中:
本小题得4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中:
本小题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中:
本小题得2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中:
本小题得0分。
题目总分:4+2+2+0=8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R1)=FF00H
标准答案:FEFFH
评分:0分
理由:-513的补码为FDFFH,右移1位后应为FEFFH。学生给出的FF00H是错误的计算结果,没有得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需8个时钟周期
标准答案:8个时钟周期
评分:2分
理由:学生正确计算了4条指令在5段流水线中执行所需的最小时钟周期数,符合公式4+(5-1)=8。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①I3 ID段使用了R2寄存器的值,需等I2的WB后可取得;②I4 IF段涉及访问内存,所以被阻塞
标准答案:I3的ID段被阻塞是因为数据相关;I4的IF段被阻塞是因为I3在ID段被阻塞
评分:1分
理由:学生正确解释了I3 ID段被阻塞的原因(数据相关,需要等待I2写回),得1分。但对I4 IF段被阻塞的解释错误(说是"涉及访问内存"),实际是因为前一条指令I3在ID段被阻塞导致的,扣1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7分)
学生答案:需要18个时钟周期,指令序列基本正确但流水线图错误
标准答案:需要17个时钟周期,有完整的流水线执行过程图
评分:2分
理由:指令序列基本正确(I1 LOAD R1,[x]、I2 LOAD R2,[a]、I3 SHL R1、I4 ADD R1,R2、I5 STORE R1,[x]),得2分。但流水线图完全错误(所有指令都是连续执行,没有体现阻塞),且计算出的时钟周期数18错误,扣5分。
题目总分:0+2+1+2=5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1分)
学生第一次识别结果未给出(1)的答案,第二次识别结果中给出"初始<0,1>,页框号21",但题目问的是访问<0,4>时的页框号。根据标准答案,访问<0,4>时页框号应为21。虽然学生没有直接回答(1),但在第二次识别结果的驻留集描述中包含了<21,0,4>,表明访问<0,4>时页框号为21。考虑到识别可能遗漏,且上下文有正确信息,给1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第二次识别结果中明确回答"访问<1,11>时,取回32号页框,改页框号为32",与标准答案一致。理由部分描述了扫描和取回过程,虽然细节不完整,但核心逻辑正确。给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页框号为15,但标准答案为41。理由部分描述从空闲页框链表取15页框,但根据题目初始空闲链表为32、15、21、41,且之前操作应使链表头部为41。学生逻辑错误,扣1分;理由错误,扣1分。得0分。
(4)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适合",与标准答案一致。理由部分提到"在空闲页框链表中找到被使用过还在的概率高,减少了I/O次数",符合标准答案理由。给2分。
题目总分:1+2+0+2=5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答案正确回答了块号最少占4字节和单个文件最大长度为128KB,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计算过程虽然没有详细写出,但结果正确,因此给满分4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答案中关于最大长度的计算存在部分错误:标准答案是65620KB(即64MB+84KB),而学生给出了两种不同解释(64MB+84KB和64MB+83KB),其中64MB+84KB是正确的,但另一种解释错误。考虑到学生可能对块数表示方式存在误解,但正确结果已给出,扣1分。
关于起始块号和块数字节数的建议,学生正确提出了4B和4B的分配,并给出了合理理由(可以表示系统最大块数),与标准答案一致,得2分。
因此本小题得分:3分(计算部分得1分,分配建议得2分)。
题目总分:4+3=7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学生答案正确指出1、3、4号分组由H发送(3分),正确指出1、2、3号分组完成TCP连接建立(1分),正确指出3、5号分组进行了填充(1分)。答案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得5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中"16B"与应用层数据字节数计算结果一致,但第一次识别结果写的是"网层数据",第二次识别结果写的是"上层数据",可能存在表述不准确。不过根据上下文判断,"上层数据"应指应用层数据,且数值正确,因此不扣分,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正确指出经过了15个路由器,与标准答案一致,得2分。
题目总分:5+2+2=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