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52

粉丝

0

获赞

0

访问

4.4k

头像
2014年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 第46题回答
操作系统
发布于2025年9月23日 19:42
阅读数 64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中关于磁盘块访问次数的计算(30次)与标准答案(59次)不符。标准答案的逻辑是:移动前29条记录,每条记录需要读一次(29次)和写一次(29次),共58次,加上写入新记录1次,总计59次。学生的“30次”计算逻辑错误,未能理解移动记录需要读写两次操作。因此,该部分扣1分。

学生答案中关于文件控制块内容的描述(物理块号、文件名等会改变)部分正确。标准答案要求明确指出“起始块号和文件长度”会改变。学生提到了“物理块号”(可视为起始块号),但未提及“文件长度”,且多写了“文件名”(文件名通常不会因插入记录而改变)。根据评分说明,答案中必须包含起始地址和文件大小,否则不给分。因此,该部分得0分。

本小题总计得分:0分(文件控制块部分得0分) + 0分(访问次数部分得0分,因逻辑错误)= 0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答案中关于磁盘块访问次数的计算(3次)与标准答案(31次)严重不符。标准答案的逻辑是:需要顺序读取前29个块以找到插入位置(29次),然后读取新块(1次,但通常新块在内存中创建,此次访问可忽略或计入修改指针时的写操作),最后修改第29块和写入新块各一次(共2次),总计31次。学生的“3次”计算逻辑错误,未能理解链接分配需要顺序访问以找到插入点。因此,该部分扣2分。

学生答案中关于文件最大长度的计算(k·1024B)与标准答案(4080GB)不符。标准答案的逻辑是:指针占4B,故每块有效数据为1020B,最大文件长度由指针寻址能力决定(2^32块),故为2^32 * 1020B。学生的答案“k·1024B”错误地使用了整个块大小(1024B)而非有效数据大小(1020B),并且未给出k的具体值或最大寻址范围,逻辑错误。根据评分说明,若按1024B计算给1分。但学生的表述过于模糊(“k=文件系统中的磁盘块数量”未指明是系统总块数还是文件最大块数),且核心错误是使用了1024B而非1020B。因此,酌情扣分,该部分得0分。

本小题总计得分:0分(访问次数部分得0分) + 0分(文件最大长度部分得0分)= 0分。

题目总分:0+0=0分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


登录后发布评论

暂无评论,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