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84
粉丝
0
获赞
4
访问
4.7k
评分及理由
(1)信号量定义和初值(满分2分)
得分:2分
理由:学生定义了4个信号量A、B、C、E,初值均为0,这与标准答案中简化后的信号量设置思路一致。虽然命名方式不同,但功能上A对应S_AC,C对应S_CE,B用于控制B到C的同步,E用于控制E到F的同步,初值设置正确。
(2)线程T1执行逻辑(满分3分)
得分:2分
理由:学生将操作拆分为6个独立操作块,而不是按照题目要求的T1执行A、E、F,T2执行B、C、D。虽然同步逻辑正确,但没有按照题目要求的线程划分来组织代码,这是一个逻辑错误。扣1分。
(3)线程T2执行逻辑(满分3分)
得分:2分
理由:同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按照题目要求的线程划分来组织代码,而是将操作拆分为独立块。虽然同步逻辑正确,但线程划分不符合题目要求,扣1分。
(4)同步操作正确性(额外分析)
学生的同步逻辑是正确的:A和B完成后C才能执行,C完成后D和E才能执行,E完成后F才能执行。特别是C.signal()两次的设计很巧妙,确保D和E都能收到信号。但由于这不是独立评分项,不单独给分。
题目总分:2+2+2=6分
总体评价:学生的答案在同步逻辑上是完全正确的,能够准确描述6个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约束。主要问题是没有按照题目要求的线程划分(T1执行A、E、F,T2执行B、C、D)来组织代码,而是将每个操作都作为独立块处理。这在功能上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目对线程划分的要求。
登录后发布评论
暂无评论,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