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57
粉丝
0
获赞
0
访问
6.8k
设备A传输速率2MB/s = 2×106B/s,设备A一秒内的传输次数为 2×106B/s×8b/B32b=5×105次,准备32位数据耗时 次1s5×105次×106μs=2μs;CPU 用于设备 A输入/输出的时间占 CPU 总时间 = 一秒内的传输次数指令条数主频次一秒内的传输次数×CPI×指令条数CPU主频=5×105次×4×10500×106Hz×100%=4%
设备B传输速率40MB/s = 4×107B/s,设备B一秒内的传输次数为4×107B/s×8b/B32b=107次,准备32位数据耗时 次1s107次×106μs=0.1μs,中断开销时间 = 时钟周期数主频时钟周期数主频=400500×106Hz×109ns=800ns=0.8μs,传输数据耗时小于终端查询时间,部分数据未被及时读取,数据会丢失,不适用中断 I/O 方式
采用DMA方式下,设备B一秒内的传输次数为4×106B/s1000B=4×104次, CPU 用于设备 B 输入/输出的时间占 CPU 总时间的百分比是 $$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正确计算了设备A的数据准备时间为2μs,并得出最多每隔2μs查询一次的结论。同时,正确计算了CPU用于设备A输入/输出的时间占比为4%。计算过程和结果与标准答案一致,思路清晰,逻辑正确。因此得4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计算了设备B的数据准备时间为0.1μs,中断开销时间为0.8μs,并比较得出数据准备时间小于中断处理时间,会导致数据丢失,因此不适合采用中断I/O方式。虽然学生将"中断响应和处理时间"误写为"终端查询时间",但核心逻辑和结论正确,不影响得分。因此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计算了设备B每秒DMA传输次数为4×10⁴次,但未完成后续计算,没有给出CPU时间占比的具体数值。计算过程不完整,缺少关键步骤(未计算总时钟...
登录后发布评论
暂无评论,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