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56
粉丝
0
获赞
0
访问
7.1k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第一次识别结果中,P1、P2、P3的完成时间(18ms、11ms、23ms)和周转时间计算(P1周转18ms、P2周转8ms、P3周转18ms)正确,平均周转时间计算为44/3ms(约14.67ms)也正确。但第二次识别结果中P2完成时间1ms和周转时间1ms明显错误(可能是识别错误),P3完成时间27ms和周转时间23ms也错误。根据打分要求,若一次识别正确则不扣分,且第二次识别错误可能是误写(如将11误识别为1)。因此,学生答案核心逻辑正确,得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第一次识别结果给出安全序列P2→P1→P3,这与标准答案(P1→P2→P3或P2→P1→P3)一致,且银行家算法判断正确。第二次识别结果未涉及安全序列,但第一次识别正确。因此,得2分。
(3)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第一次识别结果中,伪代码存在多处逻辑错误:
- 信号量定义缺失(未定义S1和S2),且使用了未定义的信号量(如mmtex、flntx、request等),这不符合同步需求(P1完成后P2才能用扫描仪,P2完成后P3才能执行)。
- 资源请求和释放逻辑混乱(例如P3中重复request和release),且未体现资源类型B的请求(P2需要B资源)。
- 信号量操作错误(如P1中V(mmtex)无对应等待,P2中P(flntx)未定义)。
第二次识别结果中,信号量定义(mutex、full、empty)与同步需求无关(应用S1和S2),且伪代码未体现进程间同步(如P2应等待P1的signal)。核心逻辑错误,扣4分。
题目总分:2+2+0=4分
登录后发布评论
暂无评论,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