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作答的基本设计思想是:通过遍历邻接矩阵的行和列来统计每个顶点的度,然后统计度为奇数的顶点个数count,最后判断count是否为偶数且不超过2。该思路正确,但存在冗余:无向图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的,遍历行和列会导致重复计算(每个边被计算两次),...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正确划分了子网:局域网1为202.118.1.0/25,局域网2为202.118.1.128/25,并给出了合理的理由(需要1位子网号,剩余7位主机号满足不少于120个IP地址的要求)。该部分答案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因此得3分。
(2)得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6分)
学生对于三个虚地址的访问时间计算过程与标准答案一致:2362H为210ns,1565H为100000220ns,25A5H为110ns。虽然学生作答中出现了"23621"、"15651"、"28A5H"等误写(可能是识别错误),但根据上下文可判断...
评分及理由
(1)信号量定义(满分1分)
得分:1分
理由:学生定义了四个信号量:mutex用于互斥(正确),empty用于缓冲区空单元计数(正确),full1用于奇数计数(相当于标准答案的odd),full2用于偶数计数(相当于标准答案的even)。信号量含义与标准答案一致,只是命名不...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13分)
学生作答的第二次识别结果与标准答案的参考答案一高度一致,仅在C7和C8节拍的功能描述上存在细微差异,但控制信号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C5:功能描述为“MAR←(R1)”,控制信号为“R1out、MARin”,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正确。
...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答案中计算了CPU时钟周期为0.002μs(应为0.002μs,但标准答案使用时钟周期数计算,不直接使用时间),然后计算CPU用于外设I/O的时间为8.2μs,并得出时间占比0.00082%。但标准答案的正确思路是:每次中断需要100个时钟周...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5分)
得分:0分
理由:学生的设计思想描述为“根据链表总长度减去当前位置索引”来找到倒数第k个结点,这需要先遍历链表获取总长度,然后再遍历一次找到目标结点。这种方法需要两遍扫描链表,而标准答案要求尽可能高效(即一趟扫描)。因此,该设计思想不符合题目“尽...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10分)
学生回答正确指出该方法不能保证求得最短路径,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反例图(u到a权值8,u到v权值3,a到b权值1,v到b权值7),通过逐步执行算法说明得到路径u-v-b(长度10)不是最短的,实际最短路径为u-a-b(长度9)。分析原因正确(只考虑...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答案中,最短时间计算为单程传播时延(2km/200000km/s=1×10⁻⁵s),最长时间计算为双程传播时延(2×2km/200000km/s=2×10⁻⁵s),与标准答案一致(0.01ms和0.02ms,即1×10⁻⁵s和2×10⁻⁵s)。...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正确计算了逻辑地址17CAH对应的页号为5,与标准答案一致。得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正确应用FIFO算法,指出应置换0号页(装入时间最早),并正确计算物理地址为1FCAH(页框号7与偏移量组合)。计算过程与标准答案一致。得3...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提到使用位示图法(即位图)管理磁盘块空闲状态,这与标准答案一致。虽然描述较为简略(如未具体说明需要多少内存),但核心方法正确。因此得2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在计算移动磁道时间时,移动距离计算有误(标准答案为170m...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中计算数据Cache总容量为512B,仅考虑了数据存储部分(64B×8),但忽略了标记位(Tag)和有效位的存储开销。标准答案中考虑了每个Cache行需要20位(19位Tag和1位有效位)的额外存储,因此总容量为532B。学生答案未考虑标...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答案正确指出指令最多16条,通用寄存器最多8个,MAR和MDR各需16位。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得4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答案错误。转移指令采用相对寻址,偏移量用补码表示,偏移量字段为8位(根据指令格式,操作数占6位,其中寻...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学生答案正确描述了算法的基本设计思想:通过三次逆置操作实现循环左移,具体步骤是先逆置前p个元素,再逆置后n-p个元素,最后整体逆置。这与标准答案一致。得4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7分)
学生提供了代码实现,但存在以下问题:
1. 函数switc...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6分)
学生作答中给出了散列表的构造,但第一次识别结果中表格存在错误(如A[2]位置应为空但写成了8,A[3]位置应为空但写成了11,且未正确体现线性探测过程),第二次识别结果中直接列出了关键字序列但未明确下标对应关系。标准答案要求散列表下标与关键字对应...
(1)技术部子网的网络地址为202.117.12.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
市场部子网的网络地址为202.117.12.6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财务部子网的网络地址为202.117.12.96,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
...
(1)
首次进入运行状态的时间:
P1: 0 ms
P2: 3 ms
P3: 5 ms
P4: 6 ms
(2)进程完成时间:
P1:...
(1)
P1(){
wait(emptyA) // 等待A空位
wait(mutex) // 申请互斥访问缓冲区
// 生产A型产品并放入缓冲区
signal(mutex) // 释放互斥锁
signal(fullA) ...
(1)该处理器的最小时钟周期时间是4ns
(2)执行100条指令需要104 * 4ns = 416ns
(3)整体平均CPI = (非分支指令比例 × CPI_non_branch) + (分支指令比例 × CPI_branch)
= (0.8 &time...
(1)计算主存地址中标记位的位数为15,块索引位的位数为9,块内偏移位的位数为6。-
(2)CPU 依次访问主存地址为 0x00001234未命中、0x00001278未命中、0x00002234未命中、0x00001234命中,于是Cache命中率为25%
(3)我这里假设是先C...
(1)晴天时,从城市 1 到城市 10 的最短路径长度是18,路径为1->3->5->7->9->10
(2)能连通,从城市 1 到城市 10 的最短路径长度是20,路径为1->2->4->7->9->10
(3)在晴天的...
(1)先从左边开始遍历,找到一个峰A[i]后,再从这个峰的位置开始往后遍历找谷A[j],维护A[i] - A[j]的最大值。注意峰谷对(i,j)满足i<j,最后求A[i] - A[j]的最大值即可,若最后的最大值为负数,说明不存在这样的峰谷对,返回0
(2)
int fu...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第一次识别结果中,dir内容为(dirl,48),其中"dirl"应为"dir1"的误写(识别错误),但根据上下文判断为目录名"dir1",因此不扣分。dir1内容为(file1,100),(file2,200),完全正确。第二次识别结果中,...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2分)
学生回答:“有不断的优先数小的进程申请CPU,那么优先数大的进程会出现饥饿。” 该回答正确指出了当就绪队列中总有优先数较小的进程时,优先数较大的进程无法获得运行机会,从而导致饥饿现象。回答与标准答案一致,逻辑正确。得2分。
(2)得分及理由(满...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8分)
学生答案中A=19、B=19、C=11、D=13、G=6正确,各得1分(共5分)。但E和F计算错误:E应为9位(物理地址24位减去块内偏移G=6位和组号F=9位),学生答E=8位(第一次识别)和E=8位(第二次识别)均错误;F应为9位(Cache...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中每传送一个字符的位数为9位(1起始+7数据+1校验+1停止应为10位),但标准答案为10位。然而,评分说明指出若回答9位给1分。每秒最多字符数计算正确(2000个)。因此,第一问得1分(位数列错但字符数正确)。
(2)得分及理由(满分...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4分)
得2分。学生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先对整个数组进行快速排序,然后取前一半和后一半分别求和,对于奇数个元素的情况,尝试将中间元素加入前一半或后一半,取绝对值较大的差值。这个思路可以满足题目要求,但效率较低,因为需要完全排序整个数组,而标准答案采用基...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答案:第一次识别结果为"T中叶结点m(k - 1) + 1个",第二次识别结果为"7 中时经$m(k - 1)+1$个"(其中"7"可能是"叶"的误写,"时经"可能是"结点"的误写)。核心结论正确,即叶结点数为$m(k-1)+1$。推导过程提到...
评分及理由
(1)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两次识别结果均正确:SYN=1,ACK=1,确认序号为101(第二次识别中“01”可能是“101”的误写,根据上下文判断为误写,不扣分)。因此得3分。
(2)得分及理由(满分3分)
学生第一次识别结果中“接收窗口2 12”和第二次识别结果中“接...
⑴解:采用哈夫曼树的思想,每次合并都取最短的两个有序表合并,合并过程:第一次A和B合并成a1,第二次a1与C合并成a2,第三次D和E合并成a3,第四次a2和a3合并成a4,第五次a4和F合并成最终的有序表a5.
最坏的情况是每次合并,最小的表都要和最大的表中每个元素比较,所以总次数为35...